【秘密书架·悦读改变人生】私人阅读史的两个三十年

在那非常年代,读鲁迅名正言顺。运动起来不久,有同学从校图书馆“强借”到十卷本《鲁迅全集》。

责任编辑:刘小磊

虞云国,浙江慈溪人,1948年生于上海。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宋光宗宋宁宗》等专著,主编《宋代文化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南部新书》《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菿汉三言》等古籍十余种。近年的文史随笔结集为《古今多少事》《水浒乱弹》。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倘以我进入历史专业的1978年划界,我的阅读史也大体可划为两个三十年。以今视昔,既不必因前三十年的泛览式阅读而后悔咋不早日进入后三十年的专业性阅读(尽管历史条件也不允许),也不必因后三十年阅读的专业训练而鄙薄前三十年阅读的泛览无归。两个三十年,在我也是延续一体的,前者必然限制着后者的廊庑,而后者也凸显出前者的基因,是非得失,冷暖自知,难为外人道。这里只说说两个三十年阅读中难以忘怀的几本书,虽然我从未将它们归拢在某个“秘密书架”上。

第一个三十年,可举前五种书为代表。我的父母虽是识字寥寥的工人,家里也没什么书,但四五岁便为我识字发蒙。小学三四年级起,乱翻年长我十来岁哥哥的教材打发余暇。那年头高中《文学》课本,专选从《诗经》《楚辞》到四大小说的古典作品,借着题解与注释,似懂非懂地读得津津有味,或是我喜欢上古典文学的最初诱因吧。稍长,自己买书,印象深的有《唐诗一百首》与《唐宋词一百首》,彻底醉心于古典诗词的美。读中学后,买过王力《诗词格律十讲》,戋戋一册,初步搞懂了平仄、对仗与押韵。“文革”书荒,也抄过《唐诗三百首》。回望今日书架,尽管置备了宋元以前诗词曲各种总集,却主要用于查检,唯有闲来把读《唐诗三百首》时,才唤起少时那种亲切感,看来读古典诗文的标志性读物,还非它莫属。

四大古典小说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