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意大利】“嘿!我是中国企业,我来了!”
对中国来说,深陷经济危机的意大利,是企业在欧洲投资的绝佳“洼地”——毕马威今年上半年发布研究称,过去5年中国在意收购额已超过100亿欧元,去年意大利外企收购的三分之一由中国企业主导
责任编辑:聂寒非
编者按: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A、世界第五大轮胎企业意大利倍耐力公司、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意大利电信公司、意大利第二大银行Mediobanca、电缆巨头普睿斯曼、能源巨头埃尼集团、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豪华游艇制造商Ferretti……
这一长串炫目的企业名单背后,是中国企业近年在意大利掀起的收购热潮。
彭博新闻社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跨境收购涉及金额733亿美元,其中对意大利企业的收购涉资将近140亿美元。意大利成为中国海外收购最大目的国。
两千多年前,位于欧亚大陆两端的两个文明古国,被一条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如今,行走在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商旅依旧络绎不绝,只不过交易的物品,从丝绸变成了待价而沽的意大利企业。
意大利的品牌有着悠久的历史,赢得全世界尊重,这正是中国深入全球市场所需要的。面对滚滚而来的中国资本,深陷债务危机的意大利人张开双臂。
对于中国和意大利相互需要的微妙关系,中国驻意大使李瑞宇的总结一语中的:“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古丝绸之路的终点——意大利的经济也迈出复苏的步伐。合作是一种双赢和互相需要。”
2015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局之年,南方周末记者奔赴丝绸之路的终点,探访今天的中国企业如何在意大利开疆拓土,在意华人的生存现状,以及中意两国商人如何在合作中突破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
对中国来说,深陷经济危机的意大利,是企业在欧洲投资的绝佳“洼地”——毕马威今年上半年发布研究称,过去5年中国在意收购额已超过100亿欧元,去年意大利外企收购的三分之一由中国企业主导
2015年夏天,欧洲遭遇300年一遇高温,意大利的平均气温在7月的最后几天到了摄氏40度。温和的阳光在几天内变得炽热,这样的意大利却仍旧让张哲感到寒意——欧洲债务危机爆发7年后,意大利仍然没有走出经济下行的状态。2015年,意大利国内失业人口达320万人,240万个意大利家庭在忍受饥饿,而这个地中海国家的总人口只有6000余万。
张哲是中国建设银行米兰分行总经理。几天前,他刚刚结束一单大活儿——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世界第五大轮胎企业意大利倍耐力公司,建行是牵头的银行之一。
倍耐力身后,是中国企业对意大利更大规模的“收购潮”:意大利电网运营商Terna和Snam、涡轮机制造商Ansaldo、豪华游艇制造商Ferretti……
中国热钱正不断注入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随着资本一同涌入意大利的,是像张哲一样的中资企业高管们。这是意大利人第一次遇到这些西装革履、意大利文流利、能分辨出不同地区火腿和葡萄酒的中国人。此前,他们眼中的中国人是普拉托地区工厂的车衣工、威尼斯街头几百人的旅行团和机场免税店中用手肘挤开自己的大妈。
对“张哲们”,意大利人钦佩中带着深深的悲伤。这个国家曾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学体系,更曾站在世界艺术和经济的巅峰,但被美国无情超越后,现在又成为中国投资的洼地。
“你不知道,我们有多么怀念旧日时光。”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对南方周末记者感慨道。
不过,除了张开双臂与中国合作,意大利人知道自己并没有其他选择。沿着“靴子”(意大利大陆部分版图的形状)一路向北,在威尼斯,一个名为“全球化管理在中国”的课程9月正式开课。主持这个课程的是威尼斯大学副校长Tiziana Lippiello,她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李集雅。
李集雅的办公室几乎每天都有中国商人来访,南方周末记者在此恰逢潍柴动力执行总裁徐新玉来访。对徐新玉来说,意大利是潍柴动力“走出去”的第一站。
将视线往西平移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