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把脉】丑陋行为和负面偏向
柏杨沾了负面语言的光。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汤欣
柏杨沾了负面语言的光。
读到两则“丑陋行为”的报道,一则是南京明孝陵六百多年历史的石象遭破坏,象鼻上被刻名涂鸦;另一则是“13万中国游客‘攻陷’泰国清迈大学,被指随处大小便”。不禁想起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1985),2015年恰逢此书出版30周年。当年柏杨所列国人的丑陋之处,脏、乱、吵、窝里斗、不认错、自我膨胀、有鞭子是顺民没鞭子是暴民,今天在许多中国人身上依然如故。30年后重提柏杨对丑陋中国人的鞭挞,有人会认为,这太负面,甚至是自虐。但是,正如丘吉尔所说,“批评让人不痛快,但却是必需的。批评就像是人身体上的疼痛,它引人关注不健康的状态”。对个人和群体,负面的批评都有其不可代替的价值。
痛陈中国人种种负面恶习,《丑陋的中国人》也许最为有名,但绝不是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