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们在“密苏里”——日本投降签字桌上的风云

记忆,在眼底和心底,在投降者和胜利者,在日本遗孤、在苏联导演、在美国将军、在中国抗战老兵,沉淀为不同的历史底片。

责任编辑:姚忆江 苏永通 李梁 曹海东 冯翔 吕宗恕 聂寒非 李楠 冯飞 向阳 袁蕾 李晓婷 刘小磊

1945年9月2日,东京湾,日本签署投降书的仪式前,盟军最高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舰队司令威廉·尼米兹的陪伴下走到了密苏里号军舰的甲板上。 (CFP/图)

记忆,在眼底和心底,在投降者和胜利者,在日本遗孤、在苏联导演、在美国将军、在中国抗战老兵,沉淀为不同的历史底片。

比历史更深邃的,是我们的省悟。它们,才是历史的深处。

随即到来的冷战,不仅让美日一泯恩仇,还成为政治和军事上的同盟。而举行投降签字仪式的那艘“密苏里”号战列舰,军旅生涯竟异乎寻常地持续到了海湾战争。

之后,它就作为一座博物馆,在珍珠港永久供人凭吊。它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在好莱坞的电影中。

复仇、忏悔与宽容

1945年9月2日清晨,天气迷蒙,凉气袭人。东京湾的码头上,人群焦急地向大海深处眺望。直到7时30分左右,一艘高大的军舰——长达270米、排水量五万余吨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从浓雾中驶来。

当中国政府代表、军令部部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徐永昌将军率领中国代表团走上扶梯时,军乐奏起,各国代表团随后依次登舰。

美国军方为每位记者都指定了位置,苏联人“在舰上瞎逛”,日本记者则胆战心惊地站着不动,更为惶恐不已的是日本代表,究竟该用什么礼仪?鞠躬、握手、敬礼,还是微笑?

军人需要敬礼,而文官只需脱帽鞠躬。日本代表团由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率领。

这一天,重光葵头戴高礼帽,身穿燕尾服,《纽约时报》次日的报道描述:每向前挪动一步,他都会发出微微的呻吟声。多年前,他的左腿在中国上海被来自韩国的抗日义士用炸弹炸断。

人群静静地观望着,重光葵爬上扶梯,从后走到军舰前方——受降仪式会场就布置在前甲板上。

接近9时整,日本代表团最后一个站好位置,全体立正静听随舰牧师的祈祷,直到喇叭里的美国国歌《星条旗之歌》接近尾声,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精神抖擞地来到签字桌前。

一张破烂的饭桌,铺上了绿绒布,只不过咖啡留下的污渍被一叠文件盖住了。之前,英国人专门提供了一张日德兰海战时用过的文件桌,但桌子太小,更信奉实用主义的美国人随意从食堂扛来了饭桌。

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不重视签字仪式。一天前,他们还在“密苏里号”甲板上举行了“彩排”:一名中校担任导演,而300名水兵扮演各战胜国代表。这场预演很顺利,当乐队演奏《海军上将进行曲》时,“尼米兹上将”的扮演者没有上场。“见鬼!”一名诚惶诚恐的水手长迟迟不敢进入自己被安排的彩排角色,“我是海军上将?”

签字仪式当天,尼米兹上将就站在麦克阿瑟身旁。

“我们,各交战国的代表,”麦克阿瑟发表讲话,“聚集在这里,签署一个庄严的协定,从而使和平得以复现……我们也不是怀着不信任、恶意或者仇恨的精神在此相聚……实现人类最迫切希望的自由、宽容和正义的世界。”

麦克阿瑟将军的这番讲话没有丝毫复仇之意,这让日本代表有些迷惘和感动。

演说完毕后,麦克阿瑟当即指示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受降代表徐永昌将军说,“今天每一个在这里有代表的国家,也可同样回想一下过去,假如他的良心告诉他有过错误,他就应当勇敢地承认过错而忏悔。”

签字仪式结束后,阴沉的天空突然放晴,富士山顶部的积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时,由400架“B-29”轰炸机和1500架战斗机组成的大编队,掠过受降现场上空,以纪念世界恢复和平的时刻。

为把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及时传播出去,签字仪式刚一结束,来自战胜国各大通讯社的记者涌到“密苏里号”战舰上的电报室。谁有权第一个使用这部唯一的电台?战胜国的记者们争论不休。

最后,在美国军事新闻官员的调解下,拿出了一个最公平的解决办法——“抓阄”:美军新闻官把一顶军帽倒扣在桌子上,把写有“1、2、3、4、5”编号的纸团放在帽子中,每位记者只能随机抽出一个纸团。

“1”,来自中央通讯社的年轻记者曾安波,拿到这张纸条后,冲向电报室,把日本正式签字投降的消息发往重庆。

短暂的“胜利日狂欢”

曾安波发来的消息,让欢庆胜利的热潮达到最高峰。

东京签字的同时,重庆校场口也在举行“庆祝胜利大会”,参加者有10万之众,远处传来101响炮声,取意“和平之声”。几近狂欢,兴奋的工作人员还拉响了空袭警报,一些市民惊恐之后又哑然失笑。

这种胜利日的狂欢已持续将近一个月。1945年8月10日傍晚,延安的新华社新闻台收译到电报,“日本投降了!”“日本天皇已经接受盟国的条件,宣布投降!”

这两条外文来自路透社和合众国际社,消息来源权威。两天后,延安得到证实: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向各交战国发出“祈降照会”。

“日本投降了!”当天夜里,延安沸腾了,人们举着火把奔走相告,秧歌队也出来助兴。几百里外的古城西安,欢乐的士兵买不到爆竹,就抱着机枪朝天鸣放。茶馆、酒家免费供应饮品,连街头卖西瓜的农民,也狠狠地把西瓜切成“太阳旗”,再切成一片片,免费招待路人。

接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抗日根据地政府开始组织宣传队,赶印号外和传单,把胜利的消息传播到更为广大的农村。

那一夜,时任冀中司令员的杨成武刚刚入睡,就被秘书叫醒。日本投降的消息很快传遍军营,战士们敲打着脸盆、牙缸,唱起军歌。杨成武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透露,多家报纸在次日不约而同地刊出杜甫的名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同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布《终战诏书》后,美、中、英、苏、澳、加、法、荷、新等国的代表纷纷奔赴东京受降。在中国,胜利日“狂欢”进入第二个波峰。

“欢庆抗战胜利,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难忘的时刻之一。”童小鹏回忆说,鞭炮声就像巨雷一样响着。当时,童小鹏正跟随周恩来,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地处西北的延安缺少柴火。当晚,人们收集、制造火把,甚至有人脱下仅有的破棉袄,扯出棉花絮,蘸上菜籽油,做成火把。

日本天皇的“鹤声”,传到哈尔滨的关东军营地时,一名叫山本友已的参谋很懊丧,过去怎么会朝着皇宫的方向频频鞠躬致礼呢?整个军营哭声一片,他也忍不住哭了起来。苏军的枪声越来越近,山本友已成了俘虏,被押送到苏联劳改。等他走出苏联战俘营时,已是1954年。

日本人当年的俘虏,此次也用自己的办法对他们进行了报复——1942年在新加坡向日军投降的英军将领珀西瓦尔,和在菲律宾向日军投降的美军将领温莱特,被特地安排站在麦克阿瑟的身后。

此前,他们刚刚被从战俘营解救出来,就被送到日本南方军最高司令官山下奉文面前,接受其投降。第二年,山下奉文被判要为部下屠杀战俘等战争罪行负责,被处以死刑。

曾在境外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部分已经回国,中校参谋主任李长维回忆说:他从缅甸战场回广东已经半年有余。1945年8月15日,军队广播站传出日本投降的消息,虽然军人不能离开军营,“但全体将士得到准许,可以喝酒,于是这一喝就是好几天。食堂里还多了肉和鱼。”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消息传来,在重庆支持抗战的盟军驾车加入胜利游行队伍。 (东方IC/图)

异化之“果”

就在日本广播协会大楼经历未遂的兵变之后,天皇事先录制的《终战诏书》终于播向全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三巨头”却没有闲着,他们在规划未来的世界秩序。

8月15日,华盛顿时间是8月14日清晨,对日本将无条件投降深信不疑的杜鲁门,在白宫焦急地等待来自日本的正式消息。直到午后4时许,杜鲁门才接到国务卿贝尔斯纳的正式报告:日本已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自视反法西斯阵营的“盟主”,杜鲁门要求美、英、中、苏四国同时宣布日本投降的消息。随即,杜鲁门西装革履地出现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他宣布,日本政府已经“完全接受敦促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同时下令盟国部队停止对日进攻作战,还任命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为接受日本投降的盟国最高统帅。”

话音刚落,记者纷纷跑出总统办公室,以最快的速度发送消息。白宫草坪上聚集了欢乐的人群,纷纷打出“V”形手势。杜鲁门给远在密苏里的母亲打了个电话,通报胜利的消息之后,又连发数道命令,包括嘉奖战时“忠诚服务”的联邦工作人员。

足以影响今日世界格局的却是,“总命令第一号”,这也是杜鲁门当天发出的最后一道命令,它解决了各战区的日军该向谁投降的问题。

“总命令第一号”规定:中国大陆、台湾和北纬16度线以北的印度支那地区等,由中国战区司令蒋介石受降:“满洲”(中国东北)、北纬38度线以北的朝鲜和库页岛,由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受降:东南亚、北纬16度线以南的印度支那和从缅甸至所罗门群岛的广大地区,由东南亚战区司令蒙巴顿勋爵(英国)受降;太平洋其他地区由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受降;日本、菲律宾及北纬38度线以南的朝鲜,则由美军远东战区司令麦克阿瑟受降。”

杜鲁门的战略意图不言而喻,他试图确立美英中苏共管的战后世界格局,美国自然居于主导地位。不久,美国还通过建立联合国把这一方案“制度化”。

战后的英国,黄金外汇耗尽,债台高筑,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工厂倒闭,数百万工人失业,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赢得了战争,输掉了胜利。”丘吉尔在六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自嘲。一场战争让“日不落帝国”沦为“二流国家”。日本宣布投降的三周前,英国举行大选,保守党败北,丘吉尔本人不得不搬出唐宁街上的首相府。英国已无力与美国分庭抗礼,只能甘做“小伙伴”。

原本就积贫积弱的中国,遭受日军侵略之后,已是苦不堪言。无疑,能与美国同为一“极”的只剩下苏联。当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消息传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正在莫斯科斯帕索大厦的酒会上,与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应酬。

后来当选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回忆说,一向不喜形于色的斯大林没有像众人那样“狂欢”,而是惦记着“为在日俄战争中失败的俄罗斯先辈复仇”。

就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一周前,1945年8月8日午夜,苏联对日宣战。几个小时后,170万苏联远东红军兵分四路,潮水般涌过苏中、苏蒙、苏朝边境,对关东军“痛打落水狗”。

此前,日本政府还幻想“中立的苏联”能够出面调停,让它接受一个体面的终战条件。事后,一名日本官员形容苏联的宣战是“以铁锤代替了回答”。

随即到来的冷战,不仅让美日泯灭“恩仇”,还成为政治和军事盟国,日本也开始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2015年7月30日,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的珍珠港,游客参观密苏里号战列舰。1945年9月2日,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密苏里号因此闻名于世。退役后的密苏里号作为博物馆舰停泊在夏威夷珍珠港,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图)

密苏里号的晚年

而那艘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密苏里号战列舰,结局则令所有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都意想不到。

在冷战中,它参加了朝鲜战争,对尾追撤退美军到兴南港的志愿军发射炮弹,阻挡其进攻。1955年,刚刚服役11年的它退役了,被封存起来。到1984年,它被重新启用,接受大规模的升级改造。

于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推行了豪迈的一系列战备扩充计划,其中就包括建设一支拥有600艘军舰的舰队,以制约苏联的海军扩军计划。密苏里号首当其冲,被安装了“战斧”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及最先进的动力、导航、雷达装备。1987年,它重新开始服役。

在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密苏里”号用它的406毫米大炮对伊拉克军队的指挥部、雷达、阵地等进行了猛烈轰击,完成了掩护地面部队的任务。它还和其他几艘军舰一起,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军事目标发射了“战斧”。在战斗中,它也遭到伊拉克两枚反舰导弹的攻击,但均化险为夷。

1992年3月,“密苏里”号第二次宣布退役。

晚年时光,看来“密苏里”号注定要与那场令它成名的战争融为一体。它被美国海军捐赠出来,作为一艘浮动的博物馆,停泊在太平洋战争的发源地——珍珠港,距离它的战友,“亚利桑那”号战舰约1000码。每年,约有来自全世界的50万名游客登上它,凭吊那场战争。

它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2012年。那一年,美国好莱坞拍摄的科幻电影《超级战舰》在全球上映。在地球人所有战舰都被摧毁后,英雄们重新求助于这艘传奇的战舰。它宝刀不老,用自己标志性的406毫米舰炮击溃了外星人,拯救了世界。

“密苏里”号的一场戏,拍摄了两个星期。但为这两个星期,剧组想尽了一切办法,用了8个月才让它再次启动,从珍珠港下水出海。从下水起的那一刻,他们使用了包括航拍在内的多种设备,“每一个它的镜头都要拍下来”。

在电影中扮演日本舰长永田的日本演员浅野忠信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作为日本人,能友善地和美军一起在珍珠港共事,这是这部电影的又一重大意义。”

网络编辑:佳凝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