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驼峰航线”:乌云背后的生死线
“二战期间,在两个友好国家间飞行,它的损失率竟然超过了欧洲战场上的对敌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在这架坠落的中航53号运输机里面,有一位来自美国的机长吉姆·福克斯和两位中国人。
责任编辑:姚忆江 助理编辑 温翠玲
编者按: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战,美国组建援华美国航空志愿队。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成立,陈纳德任大队长。同年12月20日,美国志愿队首次与来犯云南昆明的日机作战,大获全胜,从此云南老百姓把这群驾驶画有鲨鱼嘴的美国战机飞行员美称为:“飞虎队”。美国志愿队下辖三个中队,第一中队“夏娃和亚当”,第二中队“熊猫”,第三中队“地狱天使”。
由于云南驿机场独特的地理位置,飞虎队第三中队进驻云南驿机场,当日军进攻缅甸之时,飞虎队主要是保卫滇缅公路和空中支援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当日军进攻到怒江惠通桥以西之时,驻守云南驿机场的飞虎队起到了阻击日军的关键性作用,第三中队的队员在日军欲强渡怒江之时,每天往返几次前往轰炸和扫射,摧毁了日军渡江的设备和基地。
“二战期间,在两个友好国家间飞行,它的损失率竟然超过了欧洲战场上的对敌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
在这架坠落的中航53号运输机里面,有一位来自美国的机长吉姆·福克斯和两位中国人,其中一位是副驾驶,另一位是报务员。他们一起飞行,也一起牺牲。它展现了在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两个国家是怎样成为战友的。
1943年3月11日,中国航空公司的飞行副驾驶吴子丹驾驶着“中航”48号C-53飞机从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
透过机窗,吴子丹看到,编队的另一架C-53运输机——“中航”53号在侧伴飞。没有浓黑的乌云,没有日本零式战机。遇上好天气,美国机长古蒂亚和吴子丹的心情也跟着明媚了起来。
“这美景太难得了!”古蒂亚让吴子丹把杆,自己抄起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了53号飞翔的姿态。当时的古蒂亚不会知道,他拍下了53号最后的一张影像。
两分钟后,飞机飞越至高黎贡山脉的上空,吴子丹看到,53号兀然下坠。
“飞越‘驼峰’没有天气限制”
刚进入6月,位于中缅滇藏接合部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已比其他州县更为闷热。只是在州府泸水县城随意走走,汗水便可湿透衣衫。但驾车向泸水县片马镇行去,绕着高黎贡山的悬崖陡壁和密林行驶,不断失去高度又重新攀爬的一路,温度陡降。
在一处白杜鹃盛开之处,“风雪垭口”一下子出现在视野里。海拔三千多米的山口,卷起掺杂着雨水的风,裹着不知是山雾还是云涛的灰白色,笼在不远处还遗留的日军碉堡之上。
18年前的此时,亦是吴子丹去世后的第七年,当年的美国飞行员汉克斯跟随一队人正是从这里行往一处山脊,找到了吴子丹牵挂半生的那一架53号。
53号是这条航线上所有失事的飞机中,少有的被亲眼目睹并及时测定坠落方位的。据不完全统计,这条航线自开辟到结束的1300多个日夜里,像53号那样坠落损毁的空运飞机超过600架,牺牲的机组人员和乘客超过1500人。
至今,还有不知数目的飞机残骸和机组成员长眠于从印度汀江到云南昆明的山谷、丛林,无数个家庭的丈夫、父亲、儿子、兄弟,从一处出发就再没有返航,这便是抗日战争中被称为“死亡之路”的“驼峰航线”。
“在天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