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假”观众,真行业
2015年6月,南周记者开始深入调查职业观众这门产业,并从中发掘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北京,平均每天有超过5000名职业观众坐在全市的二三十个录影棚里,鼓掌、欢呼、大笑、流泪,然后在电视节目录制结束后拿钱走人。节目组每请一位观众平均花费100元左右,据此计算,2014年北京的职业观众市场规模约1.8亿元。上海的情况与此类似。
2015年6月,南周记者开始深入调查职业观众这门产业,并从中发掘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知道”(微信号:nz_zhidao)为你带来精彩的幕后花絮。
我第一次听说职业观众是2013年。当时某音乐类综艺节目正红,节目中观众夸张的陶醉表情引发关注。大部分人这时才知道,原来观众也有“假”的。
两年过去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高速发展,“假”观众的故事却鲜有后续报道。观众群体成了中国电视产业一个欲说还休的秘密。我想知道这些观众的真实生活,更想知道他们背后运行着怎样的产业。
观众:图钱的是少数
在网上搜索“职业观众”才发现,这个庞大的世界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在微博、微信、QQ群,以及生活服务类网站上,招募职业观众的信息铺天盖地,其中大部分都来自北京和上海。
我原本以为,既然全国各地都在办综艺节目,职业观众市场即便不是遍地开花,至少也应该四方割据。而事实上,2013年兴起的电视节目制播分离,使得北京上海成为中国电视节目录制的绝对中心。制播分离,就是节目被电视台外包给专业公司制作,然后在电视台播出。据网易娱乐统计,中国最活跃的11家节目制作公司,有10家在北京和上海。因此,全国的热门电视节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