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玩】真,是博物馆的底线

八千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含六百多件跨度长达五千多年的藏品。打造这座“东方博物馆”的馆主周勇,尝试在中国当下正轰轰烈烈的私人博物馆造馆风潮中,走一条独特的路。

八千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含六百多件跨度长达五千多年的藏品。打造这座“东方博物馆”的馆主周勇,尝试在中国当下正轰轰烈烈的私人博物馆造馆风潮中,走一条独特的路。

 

驱车前往位于广州亚运城的广州东方博物馆。这是一次奇特的经历。

占地三十亩的广州东方博物馆,正门处甚是冷清,铁门处没有守卫没有门锁。若不是大门内立着一个牌子“亚运会志愿者服务处”,我们还在怀疑,这里会是传说中广东最大的私立博物馆吗?

百砚厅,展厅之一。全部都是端砚,有宋代的钟形砚,

也有明早期的抄手砚,大部分都是清代的,共108方。 (赵卫民/图)

致电馆长周勇,面对我们的疑问,他显得非常淡定,“我看见你们了。自己推开铁门,进来就是。”遂,才正式踏入东方博物馆。迎接我们的,是两只威风凛凛的大狗。

馆长周勇随后出现,他轰走了狗,说,先去办公室聊吧。我们环顾四周,几栋低层建筑物错落有致。“来参观博物馆的人都是需要提前预约的,现在没有约访,所以比较冷清。”周勇解释道。最热闹的时候,当属刚落成时,因为是亚运村内重点文化项目,当时总有三三两两的外国宾客前来参观。现在人少了,还有一个原因:博物馆不是为所有人服务的。若有居民穿拖鞋散步至此想进馆参观,博物馆是不接待的。

从二十世纪八十末年代就开始玩收藏的周勇,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藏家身份,他是馆长,更是有着独特想法的馆长。

 

做一流的私立博物馆

对于“博物馆并非为所有人服务”的观点,周勇自己也坦言,“可能会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但他自有一番解释,博物馆不是必需品,它是在满足了人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才存在的文化场所,是人类高级的精神享受。前来参观的民众是需要有“心理准备”的。周勇拒绝那些脚着拖鞋者,嘻哈而至,多为进馆“叹”空调的观众。“参观博物馆,需要敬畏之心,需要敬畏历史尊崇文化,而不是随随便便来调侃历史鄙夷文化。”他要让每位进来参观的人对历史、对中华民族文化,都要保持敬畏的心情。

为了实现这个理念,他将门口到主题展馆之间的路,设计成一条露天约150米的缓坡长廊,悠悠而上,目的是让参观者在缓慢行走中渐渐平和心情,做好参观的准备。

广州东方博物馆的设计与建设总耗时一年之多,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为了赶在亚运之前竣工,为了这方“梦幻私博”,周勇先后去了北京、上海、辽宁、陕西、湖北、河南等地的省级博物馆考察研究,还曾到澳大利亚的国立博物馆学习。广州东方博物馆承担着在亚运期间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也是市政府督办工程,这让周勇不容懈怠。馆内除了陶瓷厅、书画厅、铜器钟表厅、百砚厅等七个展厅,周勇还为藏界朋友的临展腾出空间,我们拜访的时候是黄宏安先生的玉器展览。此外,博物馆通道两旁,也是临时展厅。既有来自菲律宾画家的咖啡画,亦有法国画家根据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融合“浪漫之都”巴黎元素再创作的画作。通过朋友的牵线,周勇的“私博”不时注入新鲜的艺术气息。

其实,馆内的大部分藏品还是周勇二十多年从藏海淘来的。1988 年,他才开始涉足收藏界。黄埔军校十一期的黄克荣老先生和周勇的亲戚是至交好友。其子黄明谦将父亲收藏的一幅张大千的山水画,转交周勇收藏,这是周勇买下的第一幅画,后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91 年,周勇开始下海经商,他创办了广告公司,为企业做C I 设计、市场调研,为政府做城市规划。其公司主要分布东北、宁波、武汉等地。特别是在西安做项目时,周勇一有空就会开车到当地古董市场逛逛。到2005 年,他藏品之丰,足够开一间私人博物馆了。

 

周勇 东方博物馆馆主。曾做过媒体工作,当过老师,办过杂志,出过书,拍过电视剧。

 

偶遇藏品

条纹T恤,鸭舌帽,行头精简如其人。馆内的每一件藏品甚至它们的历史,他都了然在心。在陶瓷馆里,从河磨玉石,马家窑彩陶,唐三彩,元青花……到清代的手枕,周勇娓娓道来,有时还饶有趣味地介绍作品的背景故事。他提及一件青釉大罐,在其外壁有六道横线。“一二三四五六”每一个数字代表一块仓板,六块仓板象征谷仓是满仓的,意味着人到阴间,也是有足够粮食吃的。

铜器厅里展出的钟表大多是清中期至民国之间,座钟来自英、法、德等多个国家。但大部分是“来料加工”品,即机芯是欧洲进口,外壳在国内加工。有两架座钟周勇特别欣赏。其中一座采用了水车造型,后面的表盘完全裸露着。“(设计者)将农业文明的水车动力与工业文明的机械动力融为一体,充满着和谐与怀旧美。“ 另一座是“紫铜教堂式双塔钟”,象征着哥特式教堂。这座钟是周勇偶然从上海收藏家手里购得的。

紫铜教堂式双塔钟 (赵卫民/图)

和众多收藏家一样,他的收藏渠道不外乎文物店、古玩街、拍卖行、收藏圈。在圈子里的“以物换物”却也带来不少惊喜。最早一批别克车进入中国市场时,周勇就买了一辆,当时价格高达四十多万。一卖家喜欢他那辆车。于是,抱着白釉大罐问周勇,能不能用罐换别克。周勇描述那时的感觉是“东西还可以”,他相信自己的眼力,当即买下。此后的事实证明,周勇至今还没有发现第二个元代白釉大罐。

可持续才能发展

开始收藏的前十年,周勇的主要藏品是画作。南方天气潮湿,给古画的保存造成很大困难。再加之画作真伪辨别相当困难,周勇不得不在1990 年代将目光转向瓷器。

一旦进入收藏圈,就难以避免要和假古董斡旋。周勇为此也交了不少学费。他深为当今中国的古董市场痛心。2013年,被作家马伯庸“踢爆”的河北冀州民间博物馆冀宝斋就是最好的例证,偌大的博物馆竟然被人说里面大都是假货。“真,是博物馆的底线。”这是周勇办博物馆的理念,也希望能够做成品牌。但是,怎样把博物馆做出自己的特色,让公众相信博物馆藏品的保真率,批博物馆牌照时,除了国家的专家鉴定并对藏品验收之外,周勇并不满足,周勇一直在思考:如何用科学物证的方法去证明文物的真伪。东方博物馆仍需要开拓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周勇的总结,提高博物馆藏品的保真率,有三个方法。第一条,到全世界最大的拍卖行如佳士得、苏富比买贵的藏品,确保高保真率;第二条,是“马未都模式”的路,在媒体经常露面、出书,把鉴定方法公布于众,形成众多粉丝;第三条,是广州东方博物馆正在践行科研的道路,建立瓷器鉴定的物证系统,靠“真藏品”建立自己的品牌。“中国传统的文物鉴定,一直是讲感觉的人证鉴定,得出的鉴定判断在逻辑上是或然性,即‘应该是,可能是’;但讲科学物证得出的鉴定判断应该是逻辑上的实然性,即‘它就是’或者‘它就不是’。”周勇说。

清康熙郎窑红瓶 (赵卫民/图)

成化瓷杯 (赵卫民/图)

为了找到这种科学物证的方法,周勇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创造了新学科——《陶瓷迹型学概论》,并且和番禺博物馆合作成立了东方陶瓷迹型物证研究中心。三年间,研究中心目前已经研制成了元青花迹型图谱模型。图谱模型将为以后的瓷器鉴定提供“DNA”比对标准。配合这门学科,周勇团队还出版了相对应的《陶瓷迹型学概论》。书籍面世后,已经接到国外大约七十多个国家、单位和个人的订单,关注度比国内还要好些。

陶瓷迹型学的研究成果,改变了陶瓷鉴定证据,从人证到物证;改变了陶瓷鉴定的判断性质,它是就是,它不是就不是;改变了陶瓷鉴定知识的传承方法,可以通过学制式教育进行传承;改变了陶瓷鉴定的神秘性,人人可以借助迹型标准图谱,亲自参与比对鉴定。

周勇的团队深入到微观,用600 倍的光学显微镜拍摄瓷器釉层表面,对釉层的结构、组成以及和外界关系等层面“取证”,然后从风化学理、釉层变化机理上寻找瓷器“DNA”,期待给文物定真伪。他的研究团队,不断在美国、印尼、伊朗、泰国以及中国景德镇、包头等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及博物馆奔走,给科研样品扫描,提取DNA。

正是由于中国混乱的真假文物鉴定体系以及官方“裁判”角色缺席,促使了他研究这套鉴定方法。2011 年,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镇馆之宝——长沙窑“壶王”被指为“赝品”。尽管该博物馆在接收文物时就曾邀请相关专家层层把关,又出具了鉴定证书,却遭到了来自故宫博物院专家的质疑。双方互相胶着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双方均拿不出物证。

周勇一再强调“物证”是破解这种尴尬的方法,“跟破案的指纹和DNA检验的道理一样”。元青花图谱物证系统建立后,他尝试着检验自己早期的藏品,结果“大部分都是不符合图谱标准的”。那怎么办呢?“不怎么办,学费是要交的。”周勇现在依然会入手赝品,只不过是为了给研究提供反面教材。谈到收藏多年的心态,他脱口而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仿品要标注,成功靠创造

在主题馆里,周勇特意提醒我们去观看两座木雕。放置在房间角落的民国黑檀木雕造像是一个着长袍马褂的旗人,而置于玻璃柜中间是“福禄寿”之一的“寿仙”。他亲昵地称呼两座雕像为“老头”。“ 这两个老头,如果从价值来讲,相差十倍甚至百倍。一件是商品,一件是艺术品。”隔着玻璃,周勇一一指出“寿仙”造像的妙处:其鼻子、眉心、颧骨,大拇指寿桃、如意甚至到裙摆的末端恰恰是原木的结巴之处,而一只鞋上雕刻的寿字,却不是“斗”而是类以指纹的“箕”,他打趣说,结巴处的“斗”像“扎结”了,而“寿”字它刻在树纹箕上,则象征万寿无疆。工匠在雕刻的时候,没有掩饰这些瑕疵,反而将它们浑然一体融合进去。另一位“老头”即使通体黝黑,没有任何瑕疵,只要有黑檀木就可以批量生产。这就是它们的区别所在。瓷器中可以有仿品。“‘乾隆仿古’,工匠会在瓶子底下标注这四个字”,否则进入古董市场就是鱼目混杂,就是“商业欺诈”。古董可以模仿前朝,但要标注自己的特征,标注自己的品牌,周勇进一步解释。

周勇推崇创新精神,古代工匠的智慧常常使他抚掌称赞。“譬如这只成化瓷杯,”他拿起自己的一件藏品,说:“外壁镀彩需要经过两道严格的工序。第一遍需要在1300度高温的瓷窑炙烧,烧出青花图案。第二遍是填彩,为图案上红黄绿等色彩,再用700 度的低温烧一遍。这个瓷杯出自官窑,做工自是精细。唯一不足是,烧制过程中内壁出现了瑕疵,因为不舍得废弃,工匠就化腐朽修为神奇。如果这是仿品,仿造的人就不会根据瑕疵重新去创造。从这个层面分析,说明它是非仿品。”“中国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科技发展水平在国际上是领先的。那为什么我们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受大工业的洗礼?”抛出问题后,他忍不住自己给出了答案:我们在那个时代没有形成以创新为主体的企业家阶层,我们对知识产权和创新没有保护意识,更没有法律意识,所以我们一百年前做三来一补,至今还在做三来一补,我们许多制造业仍处在世界垂直分工的最底层。官方垄断市场,就会扼杀竞争力。而当代的文物造假,造假者们只顾金钱,是没有心思去创新的。 

 

[对话周勇]

“私博”成长靠品牌

记者:你怎样看待中国民间兴建私人博物馆的现象?

周勇:中国的博物馆一下子开放了这么多是好事,但会有竞争,会优胜劣汰,不必大惊小怪,杞人忧天。如果没有很高的鉴赏水平和识别假货的能力,博物馆就不能保障可持续发展。建博物馆关键问题不是说有多少人来做,而是怎么把博物馆能做成一个品牌。

记者:私人博物馆如果自负盈亏,怎样才能维持生计?

周勇:博物馆的性质是公益性的,是一个永久性的机构。这样就有一个矛盾,

你怎么去让博物馆长期生存。打个比方,像360 软件前台不赚钱,但他想办法后台去赚钱。私立博物馆的发展道理也一样,博物馆是公益性项目,本身是不能挣钱的,那就要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去赚钱。比如我们企业还在做,就用企业赚的钱来补贴。

记者:但企业补贴不是长久之计,你自己的“私博”经营模式呢?

周勇:国外博物馆的生存机制是多元化资助的,有靠基金会支持,有企业和私人捐款,也有国家补贴。西方社会骨子里是根植于基督教。因此它有一个完善的慈善公益运作的体系。但是我们相信,几十年后,国内也逐渐形成社会对博物馆的捐赠体系。而我们的经营模式是要先把品牌做起来,品牌的背后自会有资金的跟随和注入。为什么要搞科研?它是手段,不是目的。创建品牌,你必须创造科学的物证系统来证明博物馆的藏品是真品,不然任何人到你这里来都可以说,这些东西全是假的。

记者:如何看待冀宝斋事件呢?

周勇:冀宝斋,我没看过,不能发表意见。我如果没有物证鉴定这套系统,肯定会有很多人来说,不管是对的也好,不对也好,都会议论,会对你的品牌造成影响。冀宝斋它没办法,它拿不出证据来,它就被别人说倒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