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玩】焚香养心,炉里乾坤——何朝阳和他的宣德炉收藏
近年来,越来越多原本较冷门的小众收藏也开始走进大众藏家视野。铜香炉便是一类,又以明代的宣德炉最为精品。今年各大国际国内拍行的春拍场上,宣德炉专场粉墨登场迎来热拍。香港保利拍卖上估价在20~25万港币的清早期胡文明款仿古炉、40~50万港币的清早期宣德款蚰耳炉等三座宣德炉珍品全部成交,除了一座董桥先生旧藏,其中两座藏品都来自广东宣德炉藏家何朝阳。
“我惦记的却是大和尚燃香时敬畏的表情,对着那让人心神沉静的香炉。那个细节开启了我最初对宣德炉的喜爱。”
近年来,越来越多原本较冷门的小众收藏也开始走进大众藏家视野。铜香炉便是一类,又以明代的宣德炉最为精品。今年各大国际国内拍行的春拍场上,宣德炉专场粉墨登场迎来热拍。香港保利拍卖上估价在20~25万港币的清早期胡文明款仿古炉、40~50万港币的清早期宣德款蚰耳炉等三座宣德炉珍品全部成交,除了一座董桥先生旧藏,其中两座藏品都来自广东宣德炉藏家何朝阳。
一谈到要拍他心爱的炉子,何朝阳来了精神。他小心翼翼地戴上白手套,从储藏室里一件件拿出藏品。“这是马槽炉,这是天鸡耳炉,这款炉狮子头耳多威严……用料足的多出自清代。”他一边专业讲解,一边仔细地建议摄影师,炉要怎样摆放,构图留白多大空间,光从哪里打过去比较好……
“香炉的造型美学突出‘稳和静’。足一般采取三足鼎立或圈足,冲天耳朝天,有引领向上的感觉。炉子也是有气场的,拍摄要在上面留相对大的空白,别把它无形的气场罩住。”何朝阳善意提醒。
何朝阳最初对宣德炉的印象来自年少时湖南老家邻居的珍藏。“老家的邻居是一个在文革中被迫还俗的大和尚。”何朝阳回顾,自记事起就目睹过几次大和尚敬拜神明,用的那个铜香炉漂亮极了,当时的情景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现在想来的感觉就是“庄重、古雅、幽静”。后来大和尚圆寂,在南岳衡山火化时竟然留下舍利子。那一刻,家乡人更崇敬这一位得道高僧。“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何朝阳说,“发现舍利后,有男孩在好奇心驱使下偷偷地拿了一颗上山敲打,竟无法敲碎。而我惦记的却是大和尚燃香时敬畏的表情,对着那让人心神沉静的香炉。那个细节开启了我最初对宣德炉的喜爱。”
四处淘宝收获丰
后来,在有了一定经济能力后,何朝阳就把那年少的情结付诸收藏的实践。“我发现宣德炉这个品类真正去深入研究的人少。开始涉足收藏时,我未必有能力收藏好的书画、瓷器,但宣德炉在十几年前差不多还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何朝阳说,1990年代中后期,宣德炉市场上的价位还多在几千块,被认知收藏的范围不大。而台湾在90年代大型学术性的宣德炉著作和图录就出来了,我们最开始是沿着台湾学者的审美、估价走的。
直到2003年,宣德炉第一次受世人广泛重视是在“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一场私人珍藏拍卖上。当时王老的炉子最高价拍到了160万。“那个价格大概相当于市场价的十倍以上。”何朝阳解释,民间的交易和王老的价格有巨大差距。出现这种差距其一是市场对宣德炉的了解不够,虽然历史上明清两代名人、藏家都把宣德炉的地位看得很重,但后来因为一些历史原因,社会出现文化断层,好的东西给淹没掉了;二是重新拿出来的重要拍品和王世襄的名望很有关系,王老似乎就是品质的保证,譬如曾有不少藏家激动地在现场表示,王老,我终于拍了一样你的东西。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从那以后,内地对宣德炉的收藏才开始热起来。
随着宣德炉的兴起,各个收藏论坛开始出现以宣德炉为主题的板块,以供爱好者交流研讨。2006年,何朝阳开始逛论坛学习鉴赏、陆续收东西,其间有买错的教训,更多收获的是练眼力、学真知。
在何朝阳的收藏经历里,4年前在藏友那捷足先登的“淘宝”尤其令他窃喜。“我得知有位素未谋面的藏友那有个我一直想要的炉子在养。”于是何朝阳特意驱车前往,虽然兜兜转转走了很多错路,但是他见到东西心一下就安了。“五分钟内,稍微还了一下价,马上让主人包起来。我急不可耐地开车就往回跑。回程的路上就有其他朋友来电话,听说我买了这个炉求我让给他。”何朝阳笑了,消息传得那么快,确实很多人都喜欢。当时和他同行的朋友不解地问,就这么个铜家伙值这么多钱?你不是演戏吧?
“朋友不会明白,这就是收藏和考证过程中的快乐。”这种朋友的惠让归纳为藏友间的惺惺相惜,由此带来的一种捷足先登的快感和小小捡漏的愉悦。在他看来,收藏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一段段充满笑与泪的故事。“这个炉子跟了我,我就要养好它。如今我按照王世襄以炭养炉的法子把它养漂亮。”大部分人收藏宣德炉喜欢保存脏的部分,用漂亮盒子封存起来。何朝阳的收藏理念则是想让炉子干干净净地融入生活。“我会保留它最美的一面,而不是故意为了证明它是古董而保存脏的效果。”在他的理解里,“真、精、新”是真正的古董收藏心态。第一东西要对,其次是该门类里的精品,最后是尽量保存的一个崭新的状态。
藏炉走进学术圈
收藏到一定数量后,一个偶然的机遇触动了何朝阳,他开始和几个朋友合作写宣德炉的工具书。“大陆一直缺少具有工具书性质的宣德炉大型图册,虽然查阅资料烟波浩海,但我想填补这个学术空白,也填补台湾图册未涉及的领域。”
两年前,《明清宣德炉》一经出版,得到故宫古器物部专家丁孟老师及业界的高度认可,被国内数百家图书馆收藏。全书以1/2以上的篇幅收录了149座宣德炉珍品和19个宣德炉配件的图谱,并对各个款式和细节部位进行放大处理,令读者得以窥得宣德炉的全貌。书中的文字工作和编排基本是何朝阳处理的,“从计划出书到付梓印刷,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查资料和写作上。书里的文字虽然并不多,但都很翔实、有根有据。”
“我的父母都是文化工作者,受其熏染我从小就热爱中国古典文化,认为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何朝阳略有遗憾,尤其看到今天的人不知道什么东西好,一味追名包名车,把民族自信心抛在了脑后。“你看,日本、朝鲜的文字都借鉴了我国文字的偏旁,香学本源自中国,而现在的年轻人只对日本的香道趋之若鹜……在有能力去做一些事的时候,想把香和炉这门学问认真传播下去。”何朝阳透露,自己下一部书计划从中国历代与香有关的人文、民俗故事介绍香背后的中国文化。说到这,他突然来了兴致,说: “ 来,我用这个康熙年间的小马槽炉给大家点沉香。”何朝阳很有仪式感地摆放好香炉,待炭火温热,他突然说, “等等,我有些搭配这个小马槽的沉香盒,很别致吧?要不要一起拍下来?”对器物之爱,溢于言表。
小众门类的先知先觉
2010年,王世襄的那批宣德炉又重新在匡时拍,基本是2003年价格的九倍。而去年,王世襄一直没有拿出上拍的四件珍藏,却在嘉德遭遇全部流拍。“嘉德那场底价定的有些高,估价在800~1000万,影响了大家竞拍的热情,加上香炉毕竟不是整个收藏门类中最重要的,数量相对少,大家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已经拍完了。”何朝阳分析道。
但是今年的瀚海专拍有新的趋势出现:一位名气鲜见的收藏家的明代香炉,单只拍到了800万的落槌价,基本已经赶上王世襄好炉子的价格。何朝阳认为,这说明收藏门类已经从名人效应开始转向对单件藏品品质的认可。而现在总的趋势是,古玩精品都在流向收藏家、拍卖机构,市场上能找到好东西的概率越来越小。
“拍卖会是我认可的一个不错的渠道。因为不管哪个拍卖公司,都要为自己的声誉负责,有相对专业的团队进行筛选、征集,对于初学者,等于帮你先筛选。”何朝阳坦言。
越来越多人认可宣德炉是可系列收藏的艺术门类,也看好它的前景。随着城市阶层知识素养的逐渐提高,何朝阳认为未来香具和茶具都有极大升值的空间。“中国人一定会逐渐安静下来,整个民族都会逐渐安静。从茶叶茶具、红木家具的热销你会发现,城市人群对喧闹的生活逐渐厌倦,慢慢都会回归生活的平静。”
谈及初涉收藏的城市阶层该从何处入手,何朝阳的意见是:“五万中有五万的精品,十万中也有十万的精品。”关键靠学养和美感的建立,慢慢培养眼力。宣德炉在十几年前只有几千块,现在有些的价格是当时的10倍乃至100倍。
“我们在这个领域属于先知先觉的一拨人,十几年前从‘小众’收藏入手,积累到现在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何朝阳讲了一个有趣的对比。民国时期,上好的宣德炉值数千个大洋,相当于如今大几百万。“那时一个四合院才几百个大洋啊,而我国民国时还是纯农业国家,人口基数是4亿,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收藏宣德炉就已经如此可观。”
如今,何朝阳也注意到,对艺术品的收藏也不仅仅是35~50岁中年人的心头好。尤其是今年的春拍上,80后藏家去现场举牌的不在少数。“年轻收藏群体虽然还是以买当代绘画为主,但老东西是买一件少一件。艺术市场极其残酷,不断大浪淘沙,今天的画家未来五十年后真正能进入美术史的有多少?”何朝阳说,花十几万买个可以用一辈子的香炉,这样想就超值了。
藏品流转中的“断舍离”
宣德炉既有青铜器的工艺和整体造型,又有宋瓷的美。欧洲称宣炉的制造是“中国青铜工艺的文艺复兴”。
“我们祖先对铜染色的处理要比欧洲早400年,始于明代。”何朝阳介绍,宣德炉最开始出现在官家士大夫阶层,逐渐普及到富裕阶层,但却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宣德炉的样貌主要分为明式、清式两种。明式美学思想注重线条,更多的是文人趣味;而清代注重用料要足,分量重,端庄华美,代表着官家趣味。“这两代美学风格截然不同。明代文人士大夫占主体,清代是将军文化。所以乾隆时期的炉都是繁复花哨的造型,清代也有意回避明代的风格。”每种炉型都反映着当时使用的环境、场所。“不论如何,在我看来香炉更多的还是文人趣味。它本身呈现着简约、素雅、安静的美。而它的审美传统则源自宋瓷,是以铜的材质去追瓷的质感。”何朝阳说。
“收藏之初需要的是量,大量占有才知道什么是好。但等有了自己的风格后就要舍得末位淘汰。”何朝阳讲,有的人玩收藏永远只收20件东西,不求多,除非遇到更好的东西才入手。玩收藏一定要有买有卖,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知道自己是不是买对了。“你不舍得,怎么会有好东西进来呢。”“敢于卖,舍得卖。只要你敢,你会发现人没有什么东西是舍不掉,放不下的。因为流转的过程才会深刻认识到物的真谛。”何朝阳说,比如原来5000买进的藏品,如今可以卖到2万,你得到的启示是“我赚了”。如果2万买进,现在1万都出不了手,你得到的启示就是“这件东西我判断有问题”。
“玩收藏吧!东西不分贵贱,找一样自己喜欢的门类”,何朝阳忍不住拉拢,真正的藏家终极目的不指望宝贝指向的是财富,而是在欣赏中自己内心修炼出的安静。一个人在静中,才能完成心头所爱。
[对话何朝阳]
收藏的是器物,
研究的是文化
记者:宣德炉听来在收藏品类中还是比较小众,什么是宣德炉?
何朝阳: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精品的铜炉,在宣德皇帝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宗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记者:你能为我们介绍下目前宣德炉拍卖的走势吗?
何朝阳:2003年嘉德专场拍卖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所藏21件宣德炉,共拍出1179.2万元,平均每件约56万元。就是这一批炉中的20座, 2010年匡时五周年秋季拍卖会“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总成交额9844.8万元,成交率100%,平均每件492万元。其中一座“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款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时以166.1万元成交,到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时则以1512万元成交,在7年时间内增值9倍。
宣德炉本身就是非常稀罕珍贵的。历史上,宣德炉在明清两代的地位甚至高过瓷器。因为宣德皇帝宣布做瓷器一批60多万件,大规模做铜器才3000件。到了雍正时期,大清史录有记载,铜器做一批样式才4件。我们发现能流传下来的铜炉,很多是补了又补。说明当时冶炼的工艺还是有很大局限性。铜作为古代主要流通货币还是很重要的。
记者:你对宣德炉收藏有什么感悟?
何朝阳:宣炉收藏不仅是一种爱好和投资,更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的开始。古人说,红袖添香夜读书。收藏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全面了解器物的知识,收藏才会有把握;而收藏也绝不是简单的购买、保存和获利的过程。收藏家更应该透澈研究器物所蕴含的文化,并加以宣扬,给社会正确的指引。
对于收藏珍品,第一要有买到新东西的打算,第二是买到东西要拿出来分享。万一买错了,也会有人及时、及早的指出来,少走弯路。见过某“藏家”一屋子瓷器,其实很可能大部分买错了。我自己更倾向于有好东西拿出来在有水平的收藏圈中交流,可以有人给我指点分享,进步的速度就更快。和圈子交流越充分,遇到的朋友就越多。
何朝阳 祖籍湖南湘潭,现居广州。受家庭环境熏陶,自幼研习书法、篆刻,喜爱中国古代文化,2005年开始业余时间致力于明清宣德炉精品的收藏,并进行系统的了解和研究,是当今大陆地区宣德炉收藏圈中知名度很高的学者型藏家,他曾花费4年时间和朋友合作,主编了大陆第一本具有工具书价值的宣德炉大型图册《明清宣德炉》,由故宫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