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融资顾问到城投掮客:为地方“找钱”的人
掮客们的身份多种多样,可以是商人、银行高管、资方的客户经理,甚至是政府官员。 融资中介通常会捆绑城投的利益,最为常见的方式便是直接向城投高管输送好处费。 巨大的经济利益,令部分城投高管铤而走险,甚至在没有中介服务的情况下,虚构融资租赁中介,骗取居间服务费。 各地都加强了对城投平台融资上限的管控与追缴。 -
环保企业寻“生门”:重奖追债、四处找钱、苦练绝技
一家主营水务的环保上市公司把工程类项目回款情况分成四级,把追收欠款的责任分解到个人,同时出台激励措施,例如每追回100万元欠款就奖励一笔奖金。 疫情前,许多签下的项目主要是基于跟地方政府的“人情”关系,现在“仗义”已行不通了——只有现金就位,或项目有地方专项债等支持,才会考虑投标。 未来环保行业的国企央企会做到大而全,从单一领域向全产业链布局;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要做到小而美,修炼内功,提升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有独门绝技,就不愁没饭吃”。 (本文首发于2022年8月25日《南方周末》) -
房企艰难“找钱”:融资招式百出成本两极分化
钱越来越不好拿到了。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三季度以来房企融资主要集中在海外发债,而且利率已经不断提高;众多房企的境内公司债,则纷纷被中止或终止。 -
地产商“求血” 曾经高喊并购,如今四处找钱
“去杠杆”和“去库存”的双重效应正左右着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格局。 -
民企“找钱”启示录
融资难融资贵,可以说从民营企业诞生的那天起,就如影随形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家。过去这么多年,民营企业到底是如何在不利的条件下解决融资问题的?而这些路径现在为何失灵? -
今年2.4万亿地方债要还,地方政府如何找钱借钱?
截至2013年6月底,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0.9万亿元,其中2014需要偿还的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则今年地方政府需偿还债务或为2.4万亿元。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此前称,今年是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如此庞大的债务压力,地方政府用什么来偿还呢? -
数字表情(20131205)
进入年底,资金开始紧张,银行也四处找钱,理财产品收益率应声而涨到年内最高水平。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3年11月最后一周,78家银行发行了630款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均有上扬。 -
欠发达的玉溪,城镇化何去何从?
为了新建城市综合体,政府拆了区委大院,拆了市委大院,再拆了数百万平米的违章建筑,强力重整城市资源;又同步疾建融资平台,向银行,向企业,多方找钱。玉溪的故事,呈现着欠发达地区推进城镇化的最真实的标本,也遭遇着不曾有的争议。 -
金融街“大战”地方官
“要是债发不出来,市长、县长们可真要跪了。”2013年7月,城投类企业债发行规模触及年内单月发行量最低点,仅发行351亿。找钱,成为中国地方政府最为重要的关键词。在仅有的几条找钱之路上,手握钞票的金融机构们与地方官员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漫长故事。 -
县城找钱:找不到危险,找得到也危险
在前两年银根放松与城市建设狂潮中,全国的县城正次第变成大工地,却兜头遇上监管泼下的冷水,融资渠道全面收紧。当银根在极松和极紧之间摇摆,县级融资平台就是其中那个最危险的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