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古代童话的地方 ——记伊朗国家博物馆
据说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有三十多万件,和你细细分享的蹲狮、走狮、盐人、金人,不过是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片羽吉光,还没来得及去欣赏让中国陶瓷爱好者神往的二十八件元青花极品,却已无言地诉说着一千五百年前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何等密切。 艺术的魅力也许就在于能穿越古今、遥相呼应、彼此致敬吧? -
冬入藏东南,寻访珞巴族村落
我的朋友金琳和她的人类学课题组,已经在林芝和山南地区待了近半年,走访我国人口极少的珞巴族各村落。他们在整理翻译海量视频时,理想的状态,是得有两个翻译共同在场,其中一个可能是汉语不太好的珞巴母语者,另一个则是母语忘了不少但汉语很熟练的珞巴人,两人彼此之间又能以藏语对话,这样就能一句句地完成交叉验证,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受访者原意。 而我这个局外人也追随着他们,来到了这个离所谓麦克马洪线不远的边境小村。 -
“你的动了吗?” ——从海外华人到欧洲人的中欧班列
“你的动了吗?”“没呢,你的呢?” “啊动了动了!快去查你们的!” 这让人激动的“动了”并不是婴儿的第一次胎动,而是铁路拼邮群里大家的包裹,在漫长的停滞后终于更新了运输状态。2020年,当全球疫情把我们困在原地不能动弹,民航班机全线停飞,海运航线上新冠频发;一个国际快递的新渠道在欧洲华人中口口相传,带着救命的防疫物资或思乡的零食特产飞奔而来,它就是中欧班列——一张连接中国和欧洲各地的巨型铁路货运网。 -
广东人李茂之的杭州李庄与孙中山
-
金沙江畔,一座古城的沉没与新生
-
徐州的苏轼:在禹和渊明之间
苏轼是矛盾的。读他的策论,读他的亭台记,感觉到其间的张力。他的策论论人论事,是儒与纵横家的结合,是积极、用世的,而亭台记表达的人生态度,则多有道家逍遥的意味。他和乃弟都尚儒家的“浩然之气”,却又透着道家闲逸的性情。 苏轼追求内心的自由,同时感受到责任对自由的限制。他的自由依赖于环境,是有条件的,“有所待”的,而不能做到庄子“无待”的自由。 -
南疆乡村大巴扎,有着自身的运转轨道
一位新疆的本地朋友说佩服我敢一个人来色力布亚,我其实不是对自己有信心,而是对如今新疆的治安有信心。让我感兴趣的是当地的周四巴扎,不是景点式巴扎,是当地人都来凑热闹的巴扎,据说其规模在南疆的农村里数一数二。 我真的很快被色力布亚鲜活的生活气息打动了…… -
窑火千秋——景德镇的光辉岁月
-
“世界最早稻作”遗址发现,要从一次“越界”说起
上山文化遗址群构成了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农业定居聚落,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上山遗址考古公园最贵重的镇馆之宝,就是一粒“万年米” -
飞行自由的背后——细数航司随心飞
疫情之下,俄罗斯、台湾、日本、新加坡纷纷推出“无目的观光航线”,空中飞几个小时再降落回原机场,就要花人民币一千多元起,还卖得很火爆。 相比之下,在国内打飞的去喂鸽子、打飞的去吃夜宵、打飞的去看展览,甚至,打飞的就为了去机场和看空中风景,这些曾经是奢侈任性的事,有了随心飞都能轻易实现,随心飞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