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他们离开部委大楼1998年部委人员大分流回望

本文记录的是,十年前第四次机构改革那场大规模的部委撤并和人员分流的故事。我们不应忘记,伴随着那场动人心魄的改革的,是一大批普通部委公务员的命运流转

编者按
    北京,又一场机构改革已启动。像前五次一样,每次改革都是一次“革命”,而机构的人员分流和职能转变,是这场“革命”成败的关键。
    本文记录的是,十年前第四次机构改革那场大规模的部委撤并和人员分流的故事。我们不应忘记,伴随着那场动人心魄的改革的,是一大批普通部委公务员的命运流转。大历史往往靠 “小人物”来书写,今天的改革故事也是昨天历史的延续。而只有读懂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畅望未来的改革。

 

外交部大楼。每一次机构改革都将改变许多公务员的人生方向。 江心/摄

 

历次机构改革
第一次: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第四次: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第五次:2003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

 

    还是像十年前那样,部委办公楼前国旗猎猎,武警照旧像铁桩般挺拔地站立,大门两边的两个大石狮子注视着进进出出的人。
    从部长到公务员,大楼里不少职位换了好几茬人,薛剑(化名)每天仍会看到镇守这座大楼的这对石狮,尽管前些日子,它们并没能阻止东北某县的警察擅入抓人,但这些天,这座大楼里议论的焦点却是即将启动的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
    这意味着有人会从大楼里离开,十年前,薛剑离去时,已有3年公务员工龄。
    从去年十七大胡锦涛报告提出“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的概念,到改革方案草案今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讨论,再到3月11日国务院披露机构改革方案,薛剑依旧像十年前那般关注机构改革的任何新动作,只不过,这次他是以新闻人身份。
    十年过后,他心平气和地回顾那段时光,还真感谢当时被动的“出局”。“一个小人物在风浪面前是没有搏击本钱的,尽快找一个安静的避风港湾呆下来,是明智的选择。”他说。
  &nb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1)


南周用户
回复

南周用户

2020-01-14

薛剑就是媒体人“十年砍柴”,当年他在天涯发帖讲述了自己的部委公务员生涯。

回复

2013-03-23

动比静好,伺机而动,顺势而为。

回复

2008-03-30

他们离开了以前曾经熟悉的地方,那里洒下了他们青春的痕迹,他们毕竟付出了很多很多,国家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回复

2008-03-18

还是官老爷爽啊,手里握着大把的资源,顺风顺雨

回复

2008-03-15

比起下岗工人他们的分流不是已经很好了吗?有房子 有出钱的学习 有可在直属企业再工作的机会,还要怎么一样呢?怎能不有削尖脑袋考公务员的情景呢?做公务员下岗都不一样!某人的地雷阵到底是谁趟了呢.........?

回复

2008-03-15

机构改革如果没有国务院以外的硬约束,搞来搞去还是还原.

回复

2008-03-14

行政的管理是重叠的,有党又有政,这种改革看起来就像小学里的数学题,一个水池子,一个放水管,一个进水管........。

回复

2008-03-14

国之大厦,岂是一朝一夕的改革就可以完善? 政府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给一个缓冲时间,政府机构的改革势在必行.

回复

2008-03-13

我国真正要精简行政机构,减少行政成本,首先更应该将党的机构的人员从公务员的队伍清除!

回复

2008-03-13

官本位思想不解决,就只能老牛拉磨地在原圈圈里转。

回复

2008-03-13

机构改革是对的,分流人员是错的,这边分流,哪边招人,为什么不能统一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