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越来越爱读韩国文学了吗?

韩流的推动、翻译院等机构的资助、在国际文学奖的表现以及能引起共鸣的现实议题和人文关怀,让韩国文学越来越受国外年轻读者的欢迎。

女性处境、时代暴力、历史伤痕和社会不平等是读者对韩国文学最普遍的印象,长久以来也一直是韩国文学的主题,“如今恰好满足了世界读者的阅读需求”。甚至在大学课堂上,“00后”学生阅读许多韩国文学作品时思维都能接上。

责任编辑:周建平

读者在书店选购作家韩江的作品(视觉中国)

韩国,读者在书店选购作家韩江的作品 图/视觉中国

被催婚的姐姐说“这本书太可怕了”

作家韩江获得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那晚,图书编辑叶梦瑶很激动。她第一次阅读韩江的作品是在2017年。那时她已喜欢“韩流”多年,初涉韩国文学,朋友推荐了刚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的韩江——2016年,韩江凭借《素食者》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作家。

也是从那时,韩江开始被全球认识。两年后,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同年,她的作品《少年来了》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近年来,越来越多韩国文学作品在国际上获得奖项。仅2024上半年,就有三部韩国文学作品获得国际大奖、五部作品入围各大国际奖项的最终候选名单。这种屡屡斩获国际重要文学奖项的情况,激发了读者对韩国文学的好奇。

根据韩江作品改编的电影《素食主义者》剧照

根据韩江作品改编的电影《素食主义者》剧照

第一次读《素食者》(注:《素食者》一书2013年被引进中国时被翻译为《素食主义者》)时,叶梦瑶并不十分喜欢,其中父亲用暴力逼着女主人公英惠进食的情节让她不适,“不敢进入。”其后她又读了《植物妻子》,对韩江写的序言印象深刻——

“24岁的那个中秋夜,为了看月亮,我独自走出大门。那时,我一边在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上班,一边利用只睡四五个小时省下来的时间偷偷写小说。应该许许愿了,望着皎洁的月亮我想了想要许什么愿。只祈祷不要失去这颗心。”

那时叶梦瑶也24岁,正犹豫着要不要从医学行业转行。有次周末她上完统计学的课,拿着韩江的书坐地铁回家时,心里觉得割裂,“我要选择哪一条路呢?是不是应该放弃手上这本书,看看统计学的书、看看医学的书。但最后,我还是打开了韩江老师的书。”她后来转行成为一名文学编辑。

“难得是一位读过的作家。”看到手机推送的韩江获诺奖的消息,沈妍想。

2021年,处在抑郁状态的沈妍偶然看到《素食者》的推荐语:“为了抵抗这个世界,她想要变成一棵树。”一下子被戳中。“读了之后特别打动我,做梦还梦到其中的情节,有点像阿彼察邦电影的感觉。”

沈妍后来又买了一本新书送给她被催婚的姐姐,“家里人觉得她到年纪了,给她很大压力,但我觉得她的结婚对象跟她并不合适。”

姐姐说,“这本书太可怕了”,始终没读完。

很长一段时间里,韩江的作品在中国几乎无人问津,最叫卖的销量不过几千本。2021年,《素食者》重新翻译再版,作为营销编辑的叶梦瑶重读了《素食者》,自觉更能理解其中的人物。

“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素食者》卖出了八九万本。她后来出版的五本书,销量都是一两万册,卖得不是很好。”韩江的中文图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