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抛物案被告人被判死刑:预防加威慑,撑起头顶一片安全的天空丨快评

这起“高空抛物判死第一案”显示,唯有继续加大执法力度,落实刑罚的威慑力,以科技手段锁定嫌疑人,事先摸排管控类似本案中周某这样的“五失人员”,方能更好地治理“高空抛物”这一危害公共安全的城市顽疾。有效预防胜于事后追责,加强威慑方能防微杜渐,不能等造成严重后果乃至出现人员伤亡了才行动。既然现行立法已经确定了“高空抛物罪”属于行为犯,治理这一顽疾就应借鉴处理酒驾醉驾的方式,及时扑灭危害公共安全的源头。

责任编辑:陈斌

近日,备受关注的“2023长春高空抛物致死案”有了新进展。2024年10月21日,被害人家属对媒体表示,最高法已对被告人周某死刑复核一案依法作出裁定,核准周某死刑并立即执行。

2023年6月22日,28岁女子小娄在吉林长春某小吃街买烧烤时,被周某从32楼高空投掷的砖头砸中额部,不幸离世。法院一审判决死刑,周某并未上诉,最高院也完成了死刑复核。本案也成为国内第一起“高空抛物判死”的案例,开了司法实践上的先河。而从本案出发,也可更好地梳理社会对高空抛物这一城市顽疾的演变与治理过程,思考治理“高空抛物”的治本之道。

高空抛物既可以造成严重后果,也可以并不构成实际危害。长期以来,除非后果严重与社会影响恶劣,高空抛物通常只能依照民事侵权来索赔,受害人囿于证据也很难追究抵死不认的责任人。同时正因为高空抛物的隐蔽性,“找不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