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词典:这个民族的“文字”,都在衣服上

苗绣,被称为“写在衣服上的史书”。苗族人没有发展出成熟的文字,先祖们对于宇宙万物的思考与追寻,化作绣片上繁复华丽的纹样,由母亲传给女儿,传说与信仰,由此代代相承。

在扶持与市场两条道路都走得不算顺畅的情况下,古老的苗绣手艺投下一个踽踽独行的身影。

发自:贵州雷山、从江、贵阳

责任编辑:刘悠翔

2024年9月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举行古阿新·杨春林专场,主题「贵州村T」,灵感来自贵州乡村的时装秀。icphoto

2024年9月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举行「贵州村T」主题专场,灵感来自贵州乡村的时装秀。icphoto

身着百褶裙、飘带裙和交襟大领衣的雷山姑娘,正从舞台深处款款走来。她穿的这套苗族盛装,从她一出生,母亲便开始绣,工作之余,断断续续绣了十年。几句苗歌唱完,评委问她,上衣两袖华丽的刺绣代表什么。她朗声回答:“袖子绣的是龙纹,体现了苗族的图腾崇拜文化。”

汉家王朝里,龙是皇权的象征,天子专用。龙威、龙颜、龙态、龙形都有定式,苗女们却用钴蓝、草绿、橙黄、紫红的烂漫色彩,将龙绣得随心所欲,盘龙、飞龙、有角的龙,大眼睛,身形圆润,憨态可掬地伏在姑娘的衣袖。

评委又问女孩,用的是什么绣法呢?她依然对答如流:“这是绉绣,用线编成辫子绣的。”

评委叠声称赞,姑娘认真解释,自己是学民族学的,刚从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毕业回来。

另一名安顺“大花苗”女生,面对类似的问题,只能抱歉:“由于我过于年轻,对于这些知道得过于浅显,不太能解释出来。”

2024年9月,“我要上中国国际时装周”海选在贵州凯里风情园举行——继足球赛事“村超”之后,贵州乡村又办起了时装秀,名为“村T”。

服饰的地道与美观占评委打分的重头,余下看的是才艺与台风。选手有20岁的小姑娘,也有70岁的老妈妈,都是贵州在地的少数民族。才艺展示,多数人都选择了唱唱歌、跳跳舞,一些年纪较大的参赛者干脆拎着纺线车和她们的织锦、刺绣作品上了台。

来参赛的八十多人里,有一两个侗族、瑶族的,其余都是苗族,部分年轻女孩的行头离传统盛装有不小差距。一位来自凯里的苗族姑娘,身穿膝上短裙,灵动的舞姿引得大家鼓掌。但当地苗学会的评委皱起了眉,她所属的支系在服装上应是“中裙苗”,“你是中裙苗,就在你的中裙上表现得好,这才叫你的本事。你不要去做别人的短裙或长裙。”

评委做出这种甄别,离不开苗族服装上的独特“密码”——苗绣。

苗绣,被称为“写在衣服上的史书”。苗族人没有发展出成熟的文字,先祖们对于宇宙万物的思考与追寻,化作绣片上繁复华丽的纹样,由母亲传给女儿,传说与信仰,由此代代相承。每个支系的苗衣都有自己独特的制衣技艺和风格,乃至于今日的苗家人看见盛装,仍能分辨穿着者来自何方。

2006年,苗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的雷山、剑河、花溪苗绣名列其中。最近三十多年里,苗绣正从苗族人自用的生活物件,演变为流向全球各地的商品。

如同许多人了解苗族由中原迁徙流离至西南的历史,却不知欧洲、美洲、东南亚等海外地区皆留下苗民足迹;许多人只知苗绣古老而神秘,却不清楚苗绣和缔造它们的绣娘,在现代化洪流中经历过怎样的故事。

破线绣·锡绣·平绣

苗绣,丝丝缕缕缠绕、填补于苗族人的生活缝隙中。节庆盛典上踏歌起舞的姑娘翻飞的裙摆,赶集干活的母亲背负孩子的背扇,踏过山路田垄的绣花鞋,是纹样、色彩、针法各异的表达。

绣娘高成春绣一件作品基本两三年起步。她打开二楼工作室的门,墙上几幅绣品光滑细腻,几乎分辨不出一根根的绣线,光泽流转,如同完整的缎面。秘诀在于,她会将一根普通丝线劈开,只用一丝或两丝纤维,搭配平针、双针等针法来绣。

在开始刺绣之前先劈丝,苗族人称之为“破线绣”,苗语发音“páfē”。至这一步骤,还与苏绣等绣种手法相同,构成破线绣独特魅力的的关键要素,是绣娘会将劈开的细丝从皂角米浆中穿过。上浆后的绣线表面光滑平整,使得整件绣品的外观光洁亮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