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额占全国GDP的1/3,公共资源交易怎么改革?

自浙江绍兴开始,中国公共资源交易的改革走过了二十余年历程。

2015年,公共资源交易整合进入中央议程。这一年,成为里程碑式的时点。

大型国企尤其是央企都有独立的招标采购平台,这些平台游离于各地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市场化意义上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物理上应该变为线上,在性质上由事业单位变成企业。真正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责任编辑:张玥

2023年全国公共采购总额超46万亿元,约占当年全国GDP的36%。视觉中国/图

2023年全国公共采购总额超46万亿元,约占当年全国GDP的36%。视觉中国/图

公共资源交易,再一次迎来改革。

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丛虎的观察,2015年以后,国务院便要求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大的平台体系架构都有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它不规范、不统一、信息不共享。尤其国有企业,还没进到这个体系中来。”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王丛虎还兼任财政部中国政府采购网咨询专家,参与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成效评价及其相关机制研究”等项目。

公共资源交易,既包括公共部门利用财政收入或专项资金对公共资源的购买,也包括公共部门通过法定程序向社会转让公共资源的使用权或者出让产权的行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包括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四大板块,交易数量176万个,交易额21.9万亿元。2023年全国公共采购总额超46万亿元,约占当年全国GDP的36%。

巨额的交易量,都离不开一个叫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系统。

自下而上,改革二十年

中国公共资源交易的改革路径,是自下而上的。

2002年11月,浙江省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拉开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改革的序幕。当年,绍兴开创性地将政府采购、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土地矿业四大领域的交易市场和机构整合统一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形成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主要是线下交易。

早期公共资源交易治理和改革目标与反腐有关。

尹剑斌是浙江省招标投标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曾长期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了实现监管的可操作性,当时纪检监察部门在交易中心设立了办公室,有人员驻场监管。

他说,“集中统一进场的目的很简单,对控制腐败和加强监管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载体。”

在他看来,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成立,属于典型的“物理整合”,即将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国有土地和矿产权、国有资产等各类型的分散交易集中到统一的交易平台,以交易大厅、开标室、评标室、监控室等实体设施做支撑。

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改革课题组副组长林初宝曾撰文指出,最初,绍兴市建立了由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管,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操作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但由于两者均设在财政局,“裁判员”与“运动员”不分,影响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后,绍兴市将政府采购中心所履行的政府采购职能等成建制划入公共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