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葵谈外婆林徽因的战时境遇:“哪有书房?林徽因主要在厨房”

我妈妈说,林徽因为了这个家放弃了很多的写作。她没有办法,必须承担非常沉重的家务。

她说我每次走到这儿,就感觉像走到了一个亲人失踪的地点,就想着她妈妈跟她一起看到的仙境般的景色,耳边回响的是妈妈这一声呼喊。

责任编辑:李慕琰

1934年夏,林徽因考察在山西汾阳县小相村灵岩寺考察时于佛像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1934年夏,林徽因在山西汾阳县小相村灵岩寺考察时于佛像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那年7月,林徽因刚在山西五台山找到佛光寺,力破日本学者“中国无唐构”(唐代木构)的断语,旧日安稳的时光就被拦腰斩断。和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类似,林徽因梁思成一家自此卷入流徙的战时生活。

1931年,梁林夫妇即已加入民间组织中国营造社,和学社同人一起调查十余省、百余县的古建筑状况。

五台山考察后,林徽因给女儿梁再冰写信,详述进出五台山的路线图,内容翔实如同严肃报告。“梁思成和林徽因,我外公外婆,我觉得他们跟儿女之间的沟通,好像没把他们当小孩。”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对南方周末说,“林徽因是很敏感的一个人,那时对时代、生活的变化已有强烈意识,所以那时,她要给女儿一种信心、勇气。”

不久后,北平沦陷,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成立长沙临时大学,林徽因、梁思成一家为躲战祸,也南迁至长沙。多年来,考察古建筑留下的测绘图稿、图版、照片等材料难以随身携带,一并存入天津租界银行保管。

战事爆发前,梁林一家所在的北总布胡同3号常常高朋满座。后来,梁再冰和女儿于葵谈起热闹之余,自己感知到的孤寂。“爸爸妈妈一去考察,家里就非常清静,她非常寂寞,就搬个小板凳坐在大门口,等着父母考察回来。”于葵回忆,“她虽然小,但那时候就在琢磨,觉得爸爸妈妈在他们这个小家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世界。这个家只是爸爸妈妈的一个小角落。”

战争迫使梁再冰和弟弟梁从诫也自此走向“大世界”。南下的路途波折,他们在长沙遭遇轰炸,在昆明常要跑警报,后来又在四川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待了好几个年头。

梁再冰8岁时,林徽因给她买了本日记本。虽是一本儿童日记,梁再冰却细致记录时间、地点、人物,从长沙一路记到四川。如今,这些日记都成了回顾特殊年代家庭生活的文献。

在昆明郊区的龙头村,他们短暂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当时,西南联大的不少学者在此地建房。梁林夫妇穷其资产,也在此盖了唯一一栋自己设计的房子。生活拮据,林徽因病重,最后还是在汉学家费正清和费慰梅的帮助下,还清了债务。

在昆明时,梁思成想要恢复营造学社的工作。他给中美庚款基金会写信,得到回复称,需另一位骨干刘敦桢同时工作,方才认可营造学社存在。刘敦桢以及莫宗明等受邀,很快来到昆明。生活相对平稳后,学社开始了西南一带持续半年之久的古建筑考察。

于葵曾听母亲梁再冰讲起,梁思成去川康考察,给家里来信,常常是厚厚一沓,都是连环画,把考察途中的见闻讲得生动有趣。

在此期间,为保证梁思成在外考察的正常进行,林徽因承担了更多的家庭事务。

1940年12月,营造学社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搬到四川李庄,西南联大则留在昆明,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和交游密切的朋友金岳霖、钱端升等人再度分别。搬家时,梁思成因为发烧暂留昆明,林徽因则带着两个孩子和家人,坐了两个星期的卡车,到了四川李庄,度过了五年艰难的时光。

多年来,梁再冰想要写关于父母的书,一头扎进《梁思成全集》后,却迟迟难以从浩瀚的材料里出来。父母走过的每个古建筑,她都写下详细笔记,写书也因此耽搁下来。后来,梁再冰查出脑部肿瘤,视力变差,难以动笔。女儿于葵接过这支笔,写下关于外公外婆的书。2024年,《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出版。

2024年是林徽因120周年诞辰。借着这个机会,于葵接受了南方周末的专访。

于葵,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外孙女,著有《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受访者供图)

于葵,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外孙女,著有《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受访者供图)

“我们终于有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家”

南方周末:我看你外公外婆的经历很像电影,很多难以想象的细节,比如说他们本来到昆明,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