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兴:安宁疗护也是一种生死教育

从1990年代初一个社区卫生中心的课题开始,三十多年来,施永兴接触了几千位接受安宁疗护的患者,见证了国内从临终关怀到安宁疗护的不同发展阶段,“(安宁疗护要)往社区走、往居家走。现代安宁疗护不仅是医疗护理的技术,更重要的是社会大众的生死教育”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周建平

(彭辉/图)

很难不佩服施永兴的精力。他年近80,不喝酒不抽烟,看起电视5分钟就要犯困,唯一的爱好就是工作,写书、写文章、讲课。家里订了七份报纸,他不仅全看,觉得有用的资料还要记录下来。

要谈论中国的安宁疗护,他是绕不开的关键人物。如今他是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专家组组长,承担第一批、第二批安宁疗护国家试点的基线调查工作,“昨天我还在浙江嘉善,还到温州去,到深圳、珠海,到处飞。”

待在上海时,他也闲不住,十多年如一日,轮番前往市内在安宁疗护方面做得有代表性的20家医疗机构做人文查房。为了迎接他的严格检查,每家机构都会认真准备PPT,挑选值得分享的案例,精准汇报近期的各项数据。郊区一般是两个月去一次,中心城区则每月一次。每一次安宁疗护人文查房的典型案例他也会记录,他的字如今仍写得苍劲有力,一年要写上四大本。

从1990年代接触安宁疗护理念,到如今三十多年,施永兴接触了几千位接受安宁疗护的患者,经历和见证了国内从临终关怀到安宁疗护的不同发展阶段,出版了二十多本有关安宁疗护的专著。2024年7月,他主编完成了国内第一本《临终关怀学词典》,集结了缓和医疗疼痛的麻醉专家、卫生、法律等与安宁疗护相关的专家团队,用14年收集了1万多个词条,最后定下来1118个词条。这本百万字的词典将作为工具书为从业人员提供专业依据。

他似乎不会累,旁人问起,他总是大笑着说这都归功于安宁疗护带给他的活力。“安宁疗护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心态。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