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扬:现代设计的“想”和“做” | 空间新语

现实中做事,大多数人只要处于积极的状态,即使没有这么清楚自己工作的本质,也会“先试试看”,或是“边做边想”……在艺术史里,有个著名的说法,叫做“制作先于匹配”,历史上的优秀工匠和艺术家也是某种形式的“做了再说”,而不是一开始就很确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做”的基本意义就在于尽快让创意显形——好让思想的小船锚上现实那坚实的大陆。

责任编辑:邢人俨

“做”的基本意义就在于尽快让创意显形。视觉中国|图

“做”的基本意义就在于尽快让创意显形。视觉中国|图

到底是先有点子还是先掌握技术?即使问我认识的美术学院院长,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鉴于现在学生普遍不愿意动手的状况,认为首先应该强调基本功,可是立刻有人反驳说“脑子坏了成为熟练工匠又有什么用?”之所以有工具和思想打架的现象,其实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截然的文理对立的情况:慢慢的很多文科生不再有“动手”的技术;理科生也不太理解做一件事情的“意义”何在。

其实工具和思想是分不开的,比如说,一个建筑师想设计一座建筑要么画张图纸,要么做个模型。这个过程中要借助最基本的工具——同时也是工具思维:做模型要切割材料、黏接部件,画图至少需要一支笔,两者都要某种意义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思想的表达。芬兰著名的设计思想家之一尤哈尼·帕拉斯玛(Juhani Pallasmaa)因此写道:“……炭笔、铅笔和钢笔的线条富有表现力和情感,手工制作的模型也是如此,它们能表现踌躇和笃定、判断和激情、枯燥和欣喜、喜爱和厌恶……”帕拉斯玛拜访过弗兰克·莱特既是生活场所又是建筑工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