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芸:给孩子的绘本都要有光明结尾吗?

“虽然孩子作为一个读者群有其共性和独特性,但其中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周建平

戴芸,儿童绘本作家,代表作《苏丹的犀角》获第七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法国第35届金刚奖(Le prix des Incorruptibles)中年级组(8-9岁)第一名。2024年出版《彩云来到无色谷》《妈妈是个海仙子》。

我是妈妈,也是自己

长住新加坡的绘本作家戴芸见识过海的壮阔,但直到被好友罗晓春“洗礼”,她才“看”到了另一个奇幻、幽深、难以言表的水下世界。

2018年,罗晓春向戴芸描述起她去东南亚潜水和水下摄影的种种见闻:

海底珊瑚礁是拍摄水下光影的绝佳场所,能见到万花筒一般的瑰丽色彩。雀尾螳螂虾,海洋中著名的拳击杀手;体态微小的海马豆丁和漂亮的后颌鱼,都是自然界中的好爸爸。还有身躯庞大的鲸鲨,身上的规则白斑如星空般灿烂;一大片鱼群聚集形成的球状漩涡叫“杰克鱼球”,它们那样做并非有趣,而是为了集体抵御猎食者……

“当她在海底的时候,像是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去到另外一个星球。太神奇了。”作为妈妈的罗晓春,在日常生活的另一个平行空间,那样的飒爽、冷静而充满勇气,这给戴芸极大的震撼。只是心里总有一个问题挥之不去:每次出远门时,晓春的孩子会难过、焦虑吗?妈妈又是什么心态?

这么想是因为戴芸有同样的境遇:儿时学过好几年中国书画。30年后,她被北京的一个书画班种草,渴望重拾旧日爱好。可即便两个孩子都到了初中和小学的年纪,即便只是离家两个星期,她也挣扎了许久,“这样可以吗?是不是太过于宠溺自己?”

不只是她,很多妈妈都在母职里感受到自己和外界施加的负罪感。但当戴芸跟晓春的女儿聊天时,发现小姑娘画了个潜水机器人“小蓝”,懂得很多关于海洋的知识,身上也有股自信勇敢的飒爽。“妈妈去追求喜欢的东西,能给孩子独特的眼界和养分,这很酷。”

她想,总要有些书来讲述一种“有时分离,但从未缺席”的为人母的方式。于是,在她笔下,小女孩波波从最开始对潜水妈妈的不舍,到相信妈妈是个“海仙子”,渐渐渡过了分离焦虑。但这并非靠幻想支撑的转变:妈妈告诉女儿,豆丁海马只有指甲盖儿那么大,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看到她。波波想到,班上新转来的湾湾就像豆丁海马,“大家好像都看不到她,要不我把小鱼饼干带给她吧?”

在妈妈和女儿充满慧心的对话里,深海里的见闻与陆地上女儿的现实生活实现了自然的呼应。故事的最后,女儿没想好要不要也做一个海仙子,“也许,还是做个画仙子更有意思!”

《妈妈是个海仙子》内页

这本《妈妈是个海仙子》的绘画作者李星明与戴芸有过两度合作。他很喜欢戴芸的性格:“她不会一定要你做什么。而是很接纳你的特性,让你自由发挥。既有距离感,又有一种很舒服的亲密。和她做朋友很棒。”

《溜达鸡》

戴芸第一部“打开局面”的作品《溜达鸡》,也来自她对孩子的观察和松弛的家庭氛围。

好些年前,戴芸家的东北阿姨做了一道菜,“南方叫散养土鸡,她说我们东北管这叫溜达鸡。我想,民间怎么能有这么生动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