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十年,高校反性骚扰机制依旧难产

据了解,国内至少有两所高校制定的反性骚扰规定,已通过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但最后未能发布。

在校园性骚扰防治上,目前的法律规定还不够细致。刘明辉说,应进一步明确高校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加强问责。

责任编辑:钱炜

梁淑怡制图

高校里的导师与学生之间,由于双方权力地位的严重不对等,很容易发生性骚扰。(梁淑怡制图)

视频里的女生,戴着白色口罩,右手举着身份证,说话时眼睛直视镜头。她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王某,实名举报导师——原文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王贵元对她进行了强制猥亵,并要求与她发生性关系。

2024年7月21日晚,这条时长58分钟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公布,呈现了王贵元对王某性骚扰时的录音证据,视频播放量很快达到上千万。

7月22日上午,人大发布声明,称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举报情况属实”,当晚7点,人大发布通报,开除王贵元党籍,撤销教授职称,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撤销他的人大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同时,报请上级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并将问题线索依法反映给有关机关。

在近年来得到社会关注的校园性骚扰事件中,在处理时效上,人大此次被认为最为迅速。

不过,一名人大教师向南方周末记者感慨,这类事情为什么非要到成了“事件”,才能得到处理?在他看来,这不论对学生,还是学校,都会带来极大的伤害。

7月25日晚,人大宣传部门回应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王某在网络上举报前,并未向学校反映情况。

近年来,由学生在网络上发帖,社会关注后,引起学校对此事重视,再进行处理,这已成为高校性骚扰事件发展的常态。

早在2014年,有学者们就曾联名向教育部写信,建议建立高校常态化反性骚扰机制。不过,十年过去,这一机制仍未建立。

北京为平妇女支持热线发起人冯媛长期关注这一领域。在她看来,近年来,在性骚扰问题上,不论是个案处理还是法律规定上,都有所进步,“但这个进步和现实需要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她期待着高校性骚扰机制可以尽快出台,“早一天出台,学生就能早一天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投诉有时也会失灵

受人大女博士举报导师事件影响,7月22日晚,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小玉(化名)在校友群内曝光了自己与王安中的一段聊天记录,指其曾经对她进行过性骚扰。王安中是陕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是小玉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此事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后,陕西师大在两天内公布处理结果。7月25日23时许,校方发布情况通报,称王安中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撤销其副教授职称,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撤销学校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

在高校尚未建立反性骚扰机构的情况下,由什么部门负责处理此类事件?在此次人大与陕西师大公布的通报中,都提到成立了“工作专班”调查。此前高校关于此类事件的情况通报,大多表述也都是成立“工作专班”。

就小玉的经历来说,在她曝光王安中性骚扰后,在校时的辅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