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鳞半爪见风义:从徐元白致林炳炜的一通书札说起

对晚年徐元白而言,林炳炜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就目前所见的这批书札来看,林炳炜很可能是晚年徐元白最大的求助对象,也是给予他最多帮助的“有力者”。

责任编辑:刘小磊

查阜西。

查阜西。资料图。

漫长的十八天

1953年6月29日,查阜西(1895-1976)写下《几个琴人的情况》。说是“几个”,实为11人,名单是刚刚开始筹建的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24日发出的47号函里指定的,作为决定聘为通信研究员与特约演奏员的参考。显而易见的是,在新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蓝图里,古琴从一开始就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作为重要工作方向。对大半生为古琴奔走,以图“振蔽起废”的查阜西来说,他太清楚这项工作的紧迫性了,甚至可以说惨痛犹新。相当一部分琴人,与旧政权、旧阶层关系极其密切,进入新社会,阵痛难免。三年前,他的好友、四川琴人裴铁侠(1884-1950)与妻子一同赴死,便震惊一时。他介绍的这11人中,出身于旧时代的政、军界者就有五位,其中生活明确发生困难的占其四,措辞的角度与分寸,他显然煞费思量:对徐元白(1893-1957),强调他是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的旧部;对顾梅羹,强调他兼备演奏与理论水平,但与自己私交已接近于无,那么称赞显然不是出于私心;对招鉴芬,强调他从抗战时期退休起“早已十分贫困”,可见不是既得利益者;对徐芝孙,强调他只是国民政府陆军大学讲授战史的教授,抗日以后赋闲,如此就没在解放战争中对抗人民军队。这一切,都是非深知形势者不能言的。

就在写这份材料之前的4月,查阜西去杭州看过老友徐元白,所以很清楚徐的近况:

解放后益贫困,其屋租与公家,租金仅敷完税。今年四月余往访,据云,三年来恃出售收藏及依子媳度日,今已不能维持。(《查阜西琴学文萃》第26页,略改错字及标点)

断绝了经济来源,徐元白夫妇“恃出售收藏及依子媳度日”,4月“已不能维持”,近乎弹尽粮绝了。

2006年开始,一些徐元白的书札与诗笺在网上出现,都是写给一位在上海的“炳炜老棣”的,吸引了许多仰慕前贤的琴友去买。书贾陆陆续续卖了好几年才歇手,其间还有琴友私下大量选购,所以这一批徐元白书札、诗笺的体量应该很可观,足够出一本内容丰富的书。这批文献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正可与查阜西所言互相印证、补充,如“仆山居高不胜寒,已全部租与军事机关应用,自己租赁清波门勾山里十号小屋居住”(三月五日),“我的生机全赖山房租金维持。今年房客租账,除去代为修理之费418万馀元,并要缴纳房地产税三百万元,以故倒贴出去一百馀万元。我两老夫妇无他进款,待死而已”(七月廿九日),遗憾之余,更令人唏嘘。

徐元白致林炳炜书札第二页。作者自藏。

徐元白致林炳炜书札第一页。作者自藏。

徐元白致林炳炜书札第一页。作者自藏。

徐元白致林炳炜书札第二页。作者自藏。

那几年里,我只买下了一通书札(二叶),权作纪念。这一通内容是:

炳炜老棣台前:复你一书并诗,谅已收到。西湖好景,不来一游,实太可惜。兹有猀猁皮统一件及金钱豹皮一对,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