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人如何看民国学术?| 学术边上

总得来看,陈寅恪、胡适、钱穆诸人,对其自身所处时代的评价都不高。尤其钱氏,更如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只觉得“一代不如一代”。

责任编辑:刘小磊

晚清朴学大师孙诒让(1848-1908)。

如今我们对民国学术多少抱有一种“仰望”的心理,然而,民国学术的当事人却非如此。

恽毓鼎日记癸丑(1913)十二月十四日有云:“今之学者粗心浮气,不复知熟读深思为何味,安得有真学问。学业之衰,至今已极。”又乙卯(1915)二月初十有云:“中国历来旧学,清新相接,层出不穷,各极其妙。至光绪末造以及民国,铲除略尽,读书种子,行见断绝。真三千年未有之文劫也。”

当然,恽毓鼎是前清旧人,对民国自然没什么好话,他的观察作不得数。那么当日学界的胜流又怎么说呢?

胡适日记1922年8月28日有段感慨:“现今的中国学术界真凋敝零落极了。旧式学者只剩王国维、罗振玉、叶德辉、章炳麟四人;其次则半新半旧的过渡学者,也只有梁启超和我们几个人。内中章炳麟是在学术上已半僵了,罗与叶没有条理系统,只有王国维最有希望。”陈西滢日记在1943年6月27日,也记下了胡适的一点意见:“谈了一会孟心史。适之对孟很佩服,说老辈之中,有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