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跟《金刚经》学跑步

像所有的中国大经大典一样,《金刚经》对于当下的人有安顿之功。

责任编辑:刘悠翔

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刚经》(868年)局部,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资料图

“‘读《论语》,它让你拿得起,读《道德经》能让你放得下,读《金刚经》能让你看得开。’每个人有这三家的经典文献护身,身心就不至于那么焦虑。”余世存说。

余世存曾经是媒体主编,诗人,这些年更确切的身份是学者。他的多部作品,如《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等,以其独特的体裁和客观的史料,为汉语世界的近现代史写作贡献了可信的材料。近几年,余世存又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传统的著作,从二十四节气到《易经》和《道德经》,最新的著作是《打开金刚经的世界》。

《金刚经》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印刷图书,像所有的中国大经大典一样,对于当下的人有安顿之功。

遇到《金刚经》的那一年,余世存20岁。他最初是在北大中文系办公室看到一部繁体线装本的《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等句子,大受震撼。“直到后来,在生活的不同阶段,我才逐渐深入这部经典,并被它的辞章之美和义理所吸引。”余世存说。

在余世存眼中,《金刚经》是一部历经千年的汉语经典,为李白、王维、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朱熹、王阳明等众多文化名人提供了精神哲学和思想资源。

近年来,得益于流行文化和诸多明星、学者的助力,如王菲、蒋勋、刀郎等人的念诵、说唱,使得《金刚经》在社会上广为普及。

余世存写《打开金刚经的世界》,源于一场北大同学会的演讲。2020年,同学们请他在毕业30年聚会上讲金刚经。他这才知道,在北大同学中,有不少人熟悉金刚经。余世存在准备讲稿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写本书。

如何写是第一个问题。“最初是如南怀瑾等人那样串讲,但我很快放弃。我选用了我最擅长的写作方式,还原或回到现场的方式,设身处地,仿佛置身于释迦牟尼与弟子们一问一答的现场,感受他们内心的波动与开悟的瞬间。”尽管《金刚经》只描述了一个讲法的场景,但余世存通过想象与创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时空背景,将东西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融入其中。

绕不开的《金刚经》

余世存2024年4月在北京接受南方周末采访。南瓜视业供图

南方周末:《金刚经》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部佛经,也是当今很热的一个话题。《金刚经》从当初佛经西来传入中国后,它是渐渐脱颖而出的吗,还是一来了就很红?

余世存:虽然这部经典最早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出来的,但是在南北朝时代,甚至到了唐朝初年,它的地位还没有我们现在认知的那么高。在唐朝初期,信众们主要是在持诵《楞严经》,到了(禅宗)三祖、 四祖、五祖的时候,大家对这部经典才开始重视。

我估计也是因为达摩来到了中国,开始传递他的法门。他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所以对文字的依赖性就减少了。像讲究层层推理的《楞严经》这样的大经大典,大家开始淡化、远离。《金刚经》恰到好处地填补了时代的社会需求。它比起《楞严经》来很短,比起《心经》来更长,五千多字,里面脑力的碰撞非常吸引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