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大银行年报里的惊人秘密:哪些区域不良贷款和信贷增速发生了逆转?丨 透视金融业年报⑫

20大上市银行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占到A股全部上市银行的九成以上,其信贷分布所反映出的特点和变化,对整个银行业也极具指征作用。

20大上市银行2023年对公业务经营质效明显好于零售业务,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和增速在前10大信贷行业中连续两年均居第一,而不良贷款余额连续两年负增长。

房地产业贷款增速明显减缓的同时,不良贷款问题仍然持续暴露,不良率高居各行业第一。

环渤海和东北地区不良余额出现负增长,而珠三角地区信贷增长减速和不良贷款加速同时出现。

责任编辑:谢艳霞

2024年4月29日晚,随着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将2023年度业绩报告挂网以广而告之,A股上市银行2023年度业绩披露季落下帷幕。

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银行信贷是否跟上了政策指挥棒?哪些行业信贷增速最快?哪些行业风险暴露更充分?哪些区域的信贷质量趋好抑或露出不良上升的势头?

为探究上述问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A股前20大上市银行(下称“20家大银行”)进行深度调研和纵深研究分析。此次选取20家大银行与2023年中报调研保持一致,以更清晰观察2023年下半年信贷分布变化。20家大银行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占A股全部上市银行超九成。因此,其信贷分布所反映出的特点和变化,对整个银行业极具指征作用。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发现,20大银行2023年对公业务经营质效明显好于零售业务。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和增速在前10大信贷行业中连续两年均居第一,而不良贷款余额连续两年负增长;房地产业贷款增速明显减缓的同时,不良贷款问题仍然持续暴露,不良率仍高居各行业第一;地域分布方面,环渤海和东北地区不良余额出现负增长,而珠三角地区信贷增长减速和不良贷款加速同时出现。

信息技术信贷增速最快,制造业贷款余额居首

银行要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这是我国对金融强国的顶层设计内涵之一。

作为占据金融业总资产90%以上的超级金融业细分行业,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无疑备受关注。商业银行2023年的信贷行为是否跟上了政策指挥棒?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发现,2023年末,20大银行贷款余额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企业贷款85万亿元,增速17%。这显示在经济下行周期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求双重影响下,商业银行更愿意将增量信贷资源投入到企业信贷业务。零售业务整体不良率生成较高。

分行业观察,2023年末,制造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大行业信贷余额均超过13万亿元。其规模之和超过当期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半壁江山,为20大银行信贷投放最多的3个行业。

 

在商业银行18个信贷行业中,制造业贷款余额连续2年位居各行业第二名,且自2022年来累计增速超45%,居全行业第三。但在前10大信贷行业中,制造业贷款余额和增速均居首位。

虽在十大信贷行业之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则是信贷增速最快的行业,2022年来累计增速达53%。但因其规模仍然偏小,截至2023年末仅排在各行业第11名。

 

房地产信贷情况成为各银行财报中的聚焦点之一。2023年末,20大银行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合计近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不足4%,虽然增速在11个行业中仅居第11名,但规模依然居第五名。其中,国有大行和城商行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6%和5.8%。股份行的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却同比负增长,规模增速亦在股份制银行信贷分布各行业中垫底。

 

从银行类型比较分析,国有大型银行贷款余额增速和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均连续两年跑赢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新增信贷规模占全部20大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八成,充分发挥国有大行金融主力军和稳定器作用。

 

尽管股份行信贷增速连续两年垫底,但股份行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过去2年贷款增速则超过国有大行和城商行。这显示股份行更加积极把新增信贷资源支持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的行业领域。

制造业不良负增长,房地产不良最多不良率最高

房地产和地方债依然是不良贷款高地?与此相对应,哪些行业信贷质量较优?

2023年末,20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平均不良率为1.26%;其中,企业贷款平均不良率1.55%,在全部不良贷款余额中占比约2/3。2021-2023年,上述三项比例指标均呈现连续下降趋势。这表明2021年以来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持续好转,且是20大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中向好的主要推动力。

 

哪些行业不良贷款拖累银行信贷质量?2023年末,在20大银行中,房地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不良贷款余额超过2000亿元,是不良贷款发生最多的3个行业,其不良贷款之和占20大银行企业不良贷款总额近六成。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情况仍然较为严重。特别是在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中,房地产业均是不良贷款最多的行业。由于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较低,其平均不良贷款率达4.26%,在13个大类行业中不良率最高。

但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增速角度分析,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3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同比负增长。这佐证相关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与政策方向同频共振。

此外,采矿业不良贷款规模连续两年大幅下降,累计两年降幅居行业第一。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据此认为,上游资源产业经营基本面大幅改善,或已率先在本轮经济周期中迎来拐点。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中游产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等下游产业不良贷款规模近两年仍然攀升,个别行业不良贷款在2023年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下游消费相关产业的恢复和风险化解仍需要时间。

长三角地区最受宠,东北信贷规模最小增速最慢

尽管上市银行均按监管要求披露了信贷投向的地域分布情况,但各家银行地域分布划分方式各有不同,因此难以在20家上市银行口径下进行比较。在此情形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通过深度调研,并选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共6家银行进行信贷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上述6家银行信贷规模约占全部20家上市银行60%,且年报中信贷地域划分规则基本一致,既具有典型性也具有可比性。

上述6家银行对国内信贷基本分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共6个地域。

 

在6家银行贷款总体中,2023年末,长三角地区信贷规模最大,西部地区信贷规模其次,珠三角、环渤海和中部地区等3个地域信贷规模基本相当,东北地区信贷规模最少。与2022年末和2023年6月末相比,长三角、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信贷规模占比均持续提升,而环渤海、珠三角和东北地区的信贷占比持续收缩。

 

具体而言,6家银行均坚定看好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把最多的信贷资源投向长三角地区。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2023年在长三角新增信贷占本行新增信贷总额均超28%,民生银行更把全行近1/3信贷增量投向长三角地区。

 

相比之下,东北地区信贷规模最小,且增速最慢,更加依赖四大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而股份制银行2023年在东北地区的信贷增速明显小于其它地区,招商银行在东北地区的信贷余额更出现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银行在压缩东北地区信贷资源的同时,港澳台及海外信贷规模爆发式增长。2023年末,招行港澳台及海外信贷余额超过4300亿元,超过农行,较年初大增近3倍。

东北不良贷款快速回落,西部不良总量最多

在信贷投向区域分化之际,背后是否存在不良贷款生成的新趋势?

2023年末,20大银行不良贷款地域分布状况与2022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如,西部地区不良贷款总量仍然最多,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率仍然保持最低。

但也有新情况值得关注。从不良贷款实际规模变化分析,在2023年6月末创新高后,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2023年下半年开始快速回落。至2023年末,两地区不良贷款余额同比2022年末双双下降。虽然同期东北地区信贷增速仍是最慢,但不良率仍然同比下降了43个基点,是2023年信贷质量改善最为显著的地区。

 

反观珠三角地区,2023年下半年,6大银行新增信贷仅3069亿元,不及长三角一半,甚至被体量更小的环渤海地区反超。2023年全年珠三角地区信贷增速也仅高于东北地区排名倒数第二。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不良贷款规模快速上升,尤其2023年下半年,珠三角地区不良贷款余额猛增超过300亿元。而同期环渤海、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不良贷款负增长,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分别微增22.39亿元和9.33亿元。

受不良贷款猛增和信贷增速乏力的共同作用,珠三角地区成为2023年唯一信贷增速低于不良贷款增速的地区。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