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3家中国上市公司,为何集中在这些城市?

接近半数上市公司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苏州、南京、成都、无锡、宁波等十座城市。

在前十城之外,合肥、东莞、常州、西安、嘉兴、青岛、济南等城市,上市公司数量逐年累增,五年新增量都在30家以上。

重庆、武汉、郑州、泉州等城市,虽然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但并未妨碍其跻身“万亿GDP城市”。

(本文首发于2024年2月2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顾策

岁末年初,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晒出2023年成绩单,并发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各地的发展新目标。

数字经济、战略新兴产业在很多城市已经遥遥领先。以一线城市为例,2023年北京的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经占到地区GDP的42.9%,上海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已经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9%。

贡献这些数字的,是大大小小的创新企业。它们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跑步向前。

在过去三年里,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持续追踪以上市公司为主的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和科创发展。以2020-2022财报披露为准,5000家左右有披露研发情况的中国上市公司(包括A股、港股、美国)的年度研发投入总和,约占到同期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的3/4。(详见《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报告(2023)

在它们背后还有着更为丰富多元的产业合作伙伴和供应商,队列组合成产业、经济发展的骨骼和脉络。

近半中国上市公司出自十座城市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A股、港股、美股市场,有运营主体/控股股东在中国(注:此处统计不包括港澳台)的上市公司,合计6733家(注:同一家公司多地上市,只统计为一家),按注册地看,它们分别来自中国的291座城市。

(刘宇宇/图)

拉近了看,其中有接近半数上市公司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苏州、南京、成都、无锡、宁波等十座城市。

这十座城市上市公司的市值之和,更是占到整体上市公司的六成以上。

此外,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从公司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公司发展三大维度近三十个指标研制的企业科创力评价体系,基于可信、可溯源数据,评选出的“中国企业科创力100强(2023)”榜单中,这十座城市的公司也占去了70个席位。

从整体看,这十城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是相称的。这种集中的态势,也塑造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从常住人口看,十城聚集了中国约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中国五分之一的GDP。

无怪乎地方政府要将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列入年度工作目标。作为公众公司,在公司经营和治理上更为规范,能够通过公开市场募资获得更多资金来发展壮大,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潜能所在。

(刘宇宇/图)

当然,这十座城市的上市公司和经济发展情况也是有区别的,它们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北京、上海、深圳,上市公司数量在500家以上;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