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深处,海拔两千多米的村小用背篓托举篮球梦

天还没亮,黑沉沉的夜色仿佛要将手电筒的光亮吞咽。急切的脚步声夹杂着稚嫩的嬉笑声,随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蔓延开去。这条下山的路,凉山州龙门乡支教老师贺珍珍带着孩子们走了无数遍。每次,他们都要往返于海拔3000米到2000米之间,翻越四五座高山,只为抵达那一块心仪的篮球场地。

背篓篮球队成员说日依夫在山上眺望风景。

用自制竹编篮练球:“我的偶像是姚明”

从凉山州首府西昌市出发,驱车六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贺珍珍所在的美姑县龙门乡。一路上几乎没有平地,村庄和旱地错落有致地分布,或在深谷里,或在高山上。贺珍珍支教四年多的嘎勒小学就坐落在耸入云端的山上。

在这片被高山阻隔的乡野间,有一支由嘎勒小学、尔马千小学等支教老师和当地学生组成的背篓篮球队。建校之初,学校没有篮球架,支教老师就在相隔数米的两棵树上,各绑上一个底部破损的背篓充当篮筐。而村小之间举行篮球赛时,非主场的孩子们就会带上装有篮球、衣服、干粮的背篓,徒步翻山越岭去打球。

“凌晨5点出发,走到赛场后吃一桶方便面就开始打球,再趁着天还没黑往回赶路,有时往返将近十个小时。孩子们哪怕脚都磨出水泡,在赛场上也冲劲不减。”贺珍珍表示,大山里的孩子日常娱乐少,但运动细胞发达,对篮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篮球场就像孩子们的第二课堂,篮球运动就像一个火种,点燃他们的热情,让他们学到一种努力拼搏、团结协作、迎难而上的体育精神。”

背篓篮球队的孩子们翻山越岭去打球,图片由大凉山千哈小学支教老师陈冠拍摄。

贺珍珍特别喜欢看孩子们比赛,她感觉观赛时,“老师和学生的身份调转过来了,学生才是老师的偶像,老师会像粉丝一样拼尽全身力气去为学生呐喊。”不知不觉间,篮球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我过生日时,他们下课后给我送了个礼物。”贺珍珍说,“都说我给了他们很多爱,其实是他们给了我很多爱。”

篮球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13岁的吉布吾尔是尔马千小学五年级学生,也是背篓篮球队的成员。她从7岁开始打篮球,由于家附近没有篮球场,她就用竹条编织篮筐,捆绑在两三米高的玉米护栏边,每天一起床就练习投篮,还跟弟弟妹妹练习攻防。“只要能打篮球,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很开心。”吉布吾尔说,“打了篮球后,我变得勇敢多了。我的偶像是姚明。我想打好篮球,长大后成为篮球教练,帮助更多小朋友实现篮球梦想。”

吉布吾尔用自制篮筐练习投球。

在大凉山,篮球似乎成了孩子们的“团宠”。比吉布吾尔小一岁的嘎勒小学五年级学生说日依伍平时腼腆文静,但一上篮球场就活力迸发,不仅进攻“凶猛”,跑得也飞快。2022年,说日依伍获得学校“篮板王”的奖牌。这被她视为最宝贝的东西,被高挂在家里墙上最显眼的位置。

说日依伍和同学们打球。

嘎勒小学另一位六年级学生说日依夫,则在作文中记录了一场“险胜”的篮球赛:距离比赛结束只有三分钟,双方比分持平,说日依夫接到前锋的传球,他不断突破对方的防线,到达三分线时直接投篮,球进了!“比赛刚结束,同学们瞬间簇拥过来。我这最后一球可真是来得及时呀!”透过文字都能感受到说日依夫的兴奋和激动。

说日依夫在作文里书写打篮球心得。

在支教老师余乾看来,“孩子们热爱篮球,全身心投入比赛,在球场上奔跑时超级自信。这种自信是发自内心的,是我们夸奖再多都建立不起来的。”

一本篮球笔记的背后:当支教老师选择再次留下

孩子们对篮球的热爱,老师们都看在眼里。学校虽没有教篮球的专业老师,但从不缺“篮球老师”——教语文、数学等课的老师接力自学篮球知识,再轮流给孩子们当“教练”。

尔马千小学支教老师梁威个头不高,来大凉山之前没怎么正式接触过篮球。为了让孩子们学好篮球,他上网查资料、观赛事,从规则到技巧再到策略,研究了个遍,并详细地写在笔记本上。翻开这个黑色封面的笔记本,映入眼帘的是紧凑又整洁的字迹。因为学校没有标准的篮球场,梁威只能“纸上谈兵”,在本子上手绘了一个,让孩子们去想象和感受。每周五下午5点半开始,梁威会给孩子们上篮球兴趣课,从最基础的教起,先学理论知识,再到操场上练球。操场上没有三分线,他就用尺子测量后画了一条。

梁威的篮球笔记。

学校里大多是支教老师,流动性大。“我原本打算就支教一年,要走的时候,天还没亮孩子们就守在门口,问我下个学期还来不来。”梁威说,“我不敢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就跟他们约定如果期末考试平均分及格,我就回来。结果刚好60.5分,多了0.5分。”为此,梁威留了下来。后来的每个学期,孩子们都能达到约定的分数,他也就一次次地选择留下。

转眼间,梁威在学校支教三年多了。“孩子们的个头刚开始只到我的腰部,现在几乎跟我一样高,有的甚至比我还高。”梁威感慨道,“我感觉自己离不开他们了,已经完全融入大山里了。”

与贺珍珍一样,梁威也经常陪孩子们翻山越岭到其他有篮球场的学校打球。从早上六七点天微微亮就出发,一直走到下午两三点才到。“这边的孩子不习惯穿袜子,基本上是直接穿鞋,走那么远的山路,脚磨出水泡,甚至都破了。但他们不在意,一直到打完球才把鞋子脱掉。”

在梁威看来,篮球已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位支教老师陈了补充解释,如果不打篮球,孩子们回到家需要帮忙干农活。

孩子们在自制篮筐下打球。

篮球就像孩子们生活里的一束光,给予他们向命运孤注一掷的勇毅。对13岁的说日依夫而言,打球不仅让他开心,还能帮他交到更多朋友。作为背篓篮球队的一员,他经常在学校练球到天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以前,他的作文写的都是诸如放羊吃草的琐碎日常,现在他写满了对篮球的热爱。

为了备战“村小杯”比赛,学校曾请来在大凉山小有名气的黑鹰少年篮球队的主教练瓦尔阿木,展开为期1个月的“魔鬼式”训练。说日依夫跟着瓦尔阿木认真练球,总是球场上最后离开的一个。他至今最得意的事,就是在一次校际联赛上,投进了4个三分球。

 “背篓篮球队象征着一种拼搏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有什么我用什么,没有条件,我创造条件,没有专业的,我自己动手制作。”梁威说,“我在教孩子们的同时,他们也教会了我很多。”

在自己的主场上打球:背篓篮球队有了新起点

此前,学校操场地面裂开,遇到下雨就积水,人走过时容易打滑,哪怕干燥时也显得坑坑洼洼,并不适合打篮球。虽然如此,只要能打篮球,孩子们就会很开心,哪怕要翻山越岭往返十个小时,只能打上一两个小时,他们也无怨无悔,但他们偶尔忍不住流露出的对篮球场的向往,还是让老师们感到心疼。

嘎勒小学的旧篮球场,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会大量积水。

为此,梁威只能给孩子们“画大饼”:“随着新教学楼的建成,新篮球场也会有的。”贺珍珍也一直希望学校能有标准篮球场,让孩子们有机会邀请其他学校的同学过来打球,“在自己的主场上,肯定会更轻松、更开心和更自信。”

2023年12月10日,孩子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篮球场——一个采用了耐磨防滑悬浮地板、外观清新亮丽的“极光蓝”标准篮球场,与环绕学校的苍茫大山和近在头顶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在修建过程中,孩子们特别兴奋,有的帮忙铺设悬浮地板,有的用软布温柔地擦拭球场,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对这份“特殊的礼物”的珍视。

孩子们帮忙擦洗新篮球场。

得物“极光蓝”新篮球场落成当天,嘎勒小学的孩子们第一次在自己的主场对战黑鹰少年篮球队。

站在新篮球场上,说日依夫开心地蹦跳着,他形容说:“脚感很好。”他对那段被遴选去黑鹰少年篮球队的训练基地学习的经历记忆犹新,那是他离家去过的最远的地方,足足有两百多公里。在那里,他还见到了前NBA球星孙悦,感觉特别激动。“我的梦想是走出大凉山,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最好能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

新篮球场的修建是得物发起的“极光篮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捐赠篮球场外,得物还为孩子们赠送篮球、球服和球鞋等定制装备。谈及捐赠的初衷,得物App创始人杨冰表示,“篮球运动代表了一种遇到困难不服输的体育精神、一种团队协作精神和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热爱会让人快乐,会给人无限的动力,激励我们不断追寻更精彩的人生。希望同学们在球场上继续自己的热爱,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同时,在人生的球场上继续加油,勇往直前,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得物“极光蓝”新篮球场及定制篮球。

源于热爱,助力热爱。杨冰特别能理解孩子们对篮球的热爱,他自己就是一名资深的篮球爱好者。大学期间,他曾经豪掷790元的“巨款”买下一双“麦迪篮球鞋”,认真研究鞋带的绑法,并慎重地将它放在床边,激动到难以入睡。拥有心爱之物的快乐,让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希望能将这份快乐带给更多的人,因而带队创建了得物。杨冰表示,得物将持续开展“极光篮行动”,号召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助力更多热爱篮球运动的孩子实现梦想。

 “我期盼我们学校的操场变成一个篮球场,这样就有人来我们这儿和我们的球队比赛了。现在得物的老师给我们修了新的球场,蓝天照在我们的球场上时,形成了美丽的画,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风景了!”新球场建成后,嘎勒小学六年级学生吉克曲作兴奋地在给得物的一封信中写道。

嘎勒小学支教老师贺珍珍说,从高处俯瞰,“极光蓝”新篮球场就是大凉山里一颗明亮的星。

“极光蓝”新篮球场就像一个新的起点,鼓舞着孩子们向梦想出发。“我们非常喜欢这个球场,我们会好好学习,走出大山,为学校和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吉克曲作说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