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扫过小乡村丨记者过年

“大城市专家们解决不了的,小诊所反而能治好”,如果一次输液没治好,那就两次。

在一家私人诊所里,玻璃瓶里装着三元一包的“新冠药”,包括氯霉素(抗生素)、感冒灵、维生素C等药物。疫情严重时,这款药都“包不过来”,还限量出售。

发自:贵州安顺

责任编辑:张玥

沿村流过的邢江河。(南方周末记者 梅岭/图)

父亲的家乡,有个很好听的名字——莲花塘。我的幼年和我的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称它为“棉花糖”。但这里并没有莲花,有的是不知存活了多少年的片片竹林,这里也不生产棉花,以稻谷和油菜为主要农作物。

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也找不到太多信息的地方,它有着长长的前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邢江村莲花塘组。《安顺历史文化新探》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顺旧州》两本书中提及,莲花塘为嘉庆年间一位梅姓举人捐资修建,距今约220年的历史。

时至今日,梅姓依旧是这里的主要姓氏之一。200余位村民,以务农及外出打工为主。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的邢江河沿村流过,形成了“一坝一沟一片田”的湿地景观,养育了这里的世代子孙。

这里是安静的。距离最近的镇,也需要开车经过乡村小路,再上县道,全长三公里左右。这里也是传统的。每逢过年,总有许多走出村庄的人返回老家团聚。近三年来,这里也曾因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封过村,但新冠病毒仍是遥远而陌生的。

202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