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网暴”之外,天坑轿夫的生活碎片
距离终点还有三分之一路程时,黄衣游客下轿走开了。这样的游客最近比较多,尤其是年轻人,看到“网暴”导致轿夫生意下降的视频,特地来支持他们。
有个白发老人,特意走近了:“我是过去时代过来的,不坐轿子,知道吧?”滑竿师傅听了似乎颇能理解,不再说话。
60周岁需要每年体检,65周岁以上必须全部清退,2022年5月时就有两位轿夫告别他们,“要是让他们抬,70岁他们也会抬的”。
游客首选在大石头边上打卡拍照,有时候会喊“把这个滑竿也拍进去”。滑竿跟这块大石头一样,成为了某种景观。
责任编辑:何海宁
重庆市武隆区的天生三桥景区是一处名为“天坑”的喀斯特地貌,深度与口径均达200米以上。坑底有各种各样的灌木丛、爬藤植物,崖壁则布有清凉的瀑布。这让人想起金庸笔下小龙女住了16年的绝情谷。人处于坑底,幽深孤绝。
好在这里到了旺季,有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一天突破四万人次的流量时,“人就像蚂蚁一样”。2022年8月28日,两个四十余岁的滑竿轿夫,正贴着游客费力地砍价还价,走一步停两步。身后还有一对灰发组合,59岁的田应祥和罗时云,抬着29号滑竿不动声色地跟着。他们分别在景区工作了22年和17年,是这里的资深滑竿轿夫。
所谓滑竿,即是两根5厘米直径的竹竿,绑上一张竹椅,吊一根踏脚板,制成可坐人的轿子,自重大约是30斤。由于轻巧灵便,现在有诸多景区提供给游客代步。
8月21日前后,一博主发视频称,自己到天生三桥景区坐滑竿。结果遭遇网暴,“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的尊严?”继而,这一视频引起另一拨网友的热议,“你情我愿,各取所需,有什么不对”“靠劳动吃饭没什么不可以”。
上了年纪的田应祥和罗时云并不清楚网上的纷纷扰扰,唯一的智能手机只在收游客付款的时候打开。相比较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他们只是住在天坑附近的村民,偶尔卖卖旅游纪念品,做点小生意,抬抬滑竿,围绕着这一片幽谷生活。
为了200元的生意
天坑地质奇观于1999年开发成旅游景区,在坑底添了一道游览的混凝土路,2000年5月对外开放。由于从坑口上下,山路陡峭,附近的村民被招募为滑竿师傅,抬游客进出。据轿夫们说,开发初期仅有10对轿夫,目前增至34对,68人。
如今,武隆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将天生三桥与仙女山、龙峡地缝等景区统一管理,并在仙女镇上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游客须从镇上购票乘车到各个景区。轿夫们也受到景区的规范管理,明码标价——全程400元,半程200元。
8月28日,四十多岁的年轻轿夫最后还是谈崩了,一脸丧气地往回走——他们今天一单生意都没做成,“没开张”。田应祥先是和他们打了声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