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为王,数据存疑,便利蜂的“系统”试验
王晓路更像是系统的“工具人”,工作考核的就是对系统指令的完成情况,人人抱着一台平板电脑工作,也成了便利蜂的一道独特风景。
三大日系便利店巨头7-11、全家、罗森,在中国开出 2000 家店,分别用了15 年、16 年和 23 年,便利蜂只用了3年。
“表面上看,便利蜂是一家连锁便利店,其实我们是一家数据科技公司。”
便利蜂的数据库中,类似这样的视频,仅北京地区就有约十万条。
为了验证便利蜂是否对国家部委进行了“贴拍”,南方周末记者通过内部人士提供的账户登录了便利蜂后台中一个名为“黄金店铺管理后台”系 统,确认了上述信息。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1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张玥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这是一场颇具科幻意味的试验,一家名为便利蜂的连锁经营便利店正在研发一套算法,从选址、订货、物流、陈列,甚至打扫卫生,都交给“系统”决策。
“系统”是便利蜂的大脑,通过一台电脑向店员们发号施令,每个任务都附有极为细致的标准操作规范。店里有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覆盖,它们是系统的眼睛,实时监督着店员们。通过人工和AI自动识别店内的画面,一旦不符合要求,便会自动报警。
顾客们的一举一动也会被收集起来,成为系统的决策依据。让人不安的是,这样的摄像头从店内延伸到了店外。为了建立一套智能化的选址算法,便利蜂正在悄悄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公共图像采集。
自2017年起,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便利蜂招募大量信息采集员将摄像头悄悄地放在了多个城市的居民楼、写字楼,甚至国家机关的门口,完整捕捉下当天出入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便利蜂的目标店铺附近,都会遭到一轮录像。便利蜂后台至少累积了数十万条拍摄数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