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碳中和 | 霍尼韦尔刘茂树:以低碳技术和数字化方案推动绿色转型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产生了“硬性”的转型驱动力。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刘茂树认为,中国的碳中和目标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霍尼韦尔也将为企业提供创新的低碳技术和数字化方案,赋能企业绿色转型。
2020年9月,中国首次向全球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双碳”目标的提出,对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产生了“硬性”的转型驱动力,低碳可持续发展不再是加分项,而是所有企业面临的一道必考题。
“中国在碳减排方面的政策方向,对霍尼韦尔及中国客户的业务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刘茂树表示,作为解决方案涵盖航空、楼宇和工业控制技术,以及特性材料和物联网领域的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在可持续发展和节能方面拥有一百多年的丰富经验,约50%的产品和技术都与环保和提升能效相关,未来也将不断开发满足中国客户能源和环境需求的产品与技术,服务中国碳中和目标,携手中国伙伴共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降低能耗、提升效率是碳中和破题的关键
南方周末:霍尼韦尔与中国石油炼化行业关系悠久而密切,在你看来,目前中国化工行业绿色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刘茂树:石油炼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也是“双碳”目标背景下升级转型的重点产业。如今,中国石油炼化行业处在结构调整、提质增效、降低能耗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国内炼厂目前主要面临着成品油需求放缓、缺少高端化工产品、环保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等挑战。
我们应该意识到,“双碳”目标是促进行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对炼化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将倒逼石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升级,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实现产业价值链提升。在我们看来,这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极好时机,未来中国石化行业仍旧充满机遇。
南方周末:对于低碳转型的中国炼厂来说,现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刘茂树:石化行业降低碳足迹的核心在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因此降低能耗、提升效率是破题的关键。作为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全球领先工艺技术供应商和授权商,我们在2019年提出了“未来炼厂”的理念,帮助石化企业实现炼化转型和炼化一体化,提高生产安全性、产能产率、可靠性和盈利能力,并有效减少碳足迹释放,做到环保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今年5月发布了《未来炼厂白皮书——六大关键能效分析》,通过以碳、氢、排放、能耗、水和资本等六大关键效率为框架的工艺集约化手段,炼厂可以实现提高生产力、效率以及投资回报率,并开拓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未来炼厂”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原油转化路线的变化,将原油转化成越来越多的石化产品,甚至完全转化成石化产品,是“未来炼厂”最重要的愿景和转型方向。
例如,浙江石化已经在其建设的舟山炼化一体化一期及二期项目中采用了霍尼韦尔的一系列“未来炼厂”工艺技术,将重质燃油升级为更高价值的化工产品。这些技术正助力浙江石化打造成为绿色、安全、智能化的现代石油化工企业。
创新低碳技术,赋能企业绿色转型
南方周末: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一系列的技术创新。霍尼韦尔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哪些技术创新?
刘茂树:我们约一半的新产品研发都以改善客户的环保表现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从可编程温控器和能源管理系统,到绿色航空燃料,再到工业控制解决方案和更轻便的飞机部件,我们的技术致力于改善客户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
举个例子,制冷剂氢氟烃类(HFC)的温室气体效应特别大,释放一吨HFC产品相当于几千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一个困扰整个人类的大问题。我们研发一系列环保、节能、可靠的制冷剂解决方案,迄今已帮助减排超过2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减少了超过4200万辆汽车一整年的排放量。即将开业的北京环球影城采用了我们的低全球变暖潜值制冷剂,与采用传统制冷剂相比,预计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70%。
面向未来,霍尼韦尔将继续投资于包括能源储存解决方案和碳捕集技术在内的其他前沿的可持续发展技术。例如,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是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现路径。美国大型碳封存项目之一就采用了一系列霍尼韦尔技术,每年将捕集和封存165万吨二氧化碳并生产清洁氢能。
南方周末:霍尼韦尔是否携手合作伙伴开展技术孵化项目?
刘茂树:一直以来,霍尼韦尔携手各界合作伙伴,在碳中和领域开展合作,大力发展节能减碳技术应用。
例如,今年5月我们和诚志股份签署碳中和战略合作备忘录,将以绿色化工为前提,发展烯烃产业为基础,合作开发先进的碳中和技术,以期在降低现有生产装置的碳排放水平的同时生产优质烯烃、先进材料和其他高价值化工产品,打造全球先进的绿色烯烃产业链。
7月也和宝钢集团旗下的上海宝氢达成合作,为他们提供先进的氢气净化提纯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共同推动氢能在中国市场的生产与开发,促进钢铁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并助力达成“双碳”目标。
南方周末:“互联”是霍尼韦尔的战略核心,霍尼韦尔近年来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茂树:数字化能大幅度提升能源效率和生产效率,从而助力企业实现减碳,推动重点产业朝着更加安全高效、智慧友好、绿色低碳与可持续方向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的最佳手段之一。
以互联工厂为例,我们立足中国化工行业特色,研发智能生产管理执行系统,实现生产流程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生产管理的精益化、信息化和透明化。我们已经和很多本地化工企业开展相关智能工厂建设,成功助力圣奥化学等合作伙伴实现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企业环境表现和运营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智慧楼宇和航空效率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业界节能增效、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践行碳中和承诺,创造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
南方周末:霍尼韦尔承诺于2035年前实现所有业务运营和设施的碳中和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在哪些方面着手?
刘茂树:作为一家数字工业高科技企业,我们深知自身在行业低碳转型中的重要责任。一方面,我们通过技术创新为业界提供节省能源、提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减少碳足迹;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一直践行碳减排。因此我们欣然承诺于2035年前实现业务运营和设施碳中和的目标。今后,我们将采取一揽子举措,包括加大节能项目的投资、采用可再生能源、完成业务设施与公司用车的资产改良项目并利用可靠的碳信用额度等,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全球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实际上,我们曾多次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并超额完成,自2010年以来先后落实了5700多个可持续发展项目。例如,2016年我们投资了1亿美元扩展位于上海的亚太区总部和中国研发中心,使用了一系列霍尼韦尔互联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能源数据和可操作的指导,使大楼控制能耗并提高效率;我们在苏州的一家标杆工厂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提高能效,包括广泛利用太阳能、LED照明灯替换、空压机余热回收、空调升级等,其中空调升级项目每月节约用电达6万千瓦时,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示范企业称号。
南方周末:在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方面,霍尼韦尔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茂树:我们持续通过严格的、端到端的业务运营体系来推动碳减排。霍尼韦尔的减排量将按照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的要求公开报告,并由第三方核实。公司采取的各项措施将实现业务运营和设施的碳中和,包括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畴1)和基于电热或热能使用的间接排放(范畴2)。自2004年起,公司业务运营和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强度已减少90%以上。
2019年,我们还设立了新的三个“十”目标,即在2018年的基础上,于2024年前将范畴1和范畴2的温室气体排放再减少10%,部署至少10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并让10处业务设施获得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此外,我们还通过强化现有追踪系统、与行业领导者合作等方式,寻找和落实低碳最佳实践的供应商,同时鼓励供应商采用霍尼韦尔的气候解决方案和产品,从而应对包括价值链排放源在内的其他间接排放(范畴3)。
南方周末:对于企业主动适应“双碳”目标,开展绿色转型,有什么建议?
刘茂树:在“双碳”目标的鞭策下,我们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加速节能增效等创新技术的商业化,通过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绿色的发展。
二是合理利用智能化工具。智能化技术及解决方案不但可以从产业链角度让业务布局更合理,从而减少因布局分散造成的长距离运输等不必要的能耗;还可以帮助企业更深入地洞察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商业策略。
三是加强行业人才培养。人才是历次创新技术革命的关键,企业应重视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全球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以及高端技术的研发人才,为企业带来新动力,在“双碳”背景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