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淡马锡,屡做“白衣骑士”

2018年,深圳市委巡察组写道,“(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仅为北京的57%,上海的16%,与深圳城市地位、经济体量不相匹配”。

终结“宝万之争”,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驰援恒大债务风波;华为困难之际,参与收购荣耀;参股陷入债务危机的苏宁易购(002024.SZ),深圳国资系近年来屡次扮演“白衣骑士”。

截至2020年10月,深圳国资国企在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全国167个城市投资布局。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8日《南方周末》)

发自:深圳

责任编辑:张玥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深圳国资近年来屡次成为全国知名企业的“白衣骑士”。图为从车公庙看福田CBD。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原来我们是处于潜水状态,最近潜不下去了。近期深圳国资投资收购行业头部企业的情况,包括国务院国资委等都很关注。”

在2021年3月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国资委主任余钢首度针对近期的国资运作做出回应。

终结“宝万之争”,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驰援恒大债务风波;华为困难之际,参与收购荣耀;参股陷入债务危机的苏宁易购(002024.SZ),深圳国资系近年来屡次扮演“白衣骑士”。这位“超级买家”,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与好奇。

余钢称,深圳国资投资遵循“三个原则”:坚持战略上匹配,任何收购必须要匹配深圳的城市发展战略、深圳国资的战略布局;坚持实现国资保值增值;坚持合作共赢。

支撑起深圳国资进行大手笔收购的,是其不断壮大的资产规模。

余钢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2020年年底,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4.11万亿,市属国企上市公司34家。与四十年前相比,资产规模增长了2.65万倍。在全国,其市属企业总资产排第四位(前三为上海、广东、北京),利润第二位(第一为上海)。

几年前并不是如此。2014年年底,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在全国排名第十七,利润排名第五。七年时间,深圳国资是如何做大的?

定调“大国资”

与如今大举进入房地产、高科技、零售等领域不同,早年的深圳国资系更多将重心放在公共服务领域。

其国资委官网显示,2003-2005年,深圳国资系在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到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此后十年,深圳国资一直在沿着这个定位向前走。

“目前60%以上国有资本集中到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15%左右集中在金融、准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2014年,时任深圳国资委综合规划处副主任科员许自杰回答网友提问时说。

转折发生在2014年,这一年,深圳国资改革的序幕拉开。

2014年10月,深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了国企改革方案,提出了国有企业18项重点措施,开始对市属国企进行混改,提出提升混合制比重、资产证券化率,改革薪酬制度等一系列举措。

在2016年的工作思路中,深圳国资委首次提出了实施“大国资”战略。

“大国资”战略的意图,是要做大市属国企规模,积极推进资产、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市属国有大施工、大地产产业链。与此同时,造就一批与深圳城市地位相符,有更高层次配置资源能力的大企业集团。

也正是在201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