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 像“超生游击队”一样活着

这些没有牌照的共享电单车,被分批运往山东、河北等政策仍相对宽松的地方。

共享电单车的每车平均日骑行率,大约是同区域内共享单车的5-10倍。

业内基本达成共识,共享电单车的未来战场依旧在下沉市场。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8日《南方周末》)

发自:长沙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长沙雨花区露天摆放的数万辆共享电单车。 (南方周末记者 封聪颖/图)

2021年3月28日,从长沙高铁站向南驱车约3公里,在花侯路和湘府东路交会处,一处被毁坏的围栏里面,几万辆共享电单车露天堆放在那里,皮座椅上留存着灰尘与雨水混杂的印记。

长沙市在2020年11月开展的清退行动,导致这些共享电单车被“流放”在此。

有人正往一辆卡车上装共享电单车。一位被雇来看管场地的本地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卡车装满后将驶向广西。2021年以来,这些没有牌照的共享电单车,被分批运往山东、河北等政策仍相对宽松的地方。

相较共享单车,省力省时的电单车使用频次高,回本快。这也是众多互联网公司在政策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仍重金投入的原因。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于2020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已投放共享电单车总量近500万辆,其中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已投放共享电单车占比50%,大部分中东部省份县级以上区域投放比例超过70%,个别省份接近100%。

但因具备电动车的属性,共享电单车甫一出生就戴着政策的镣铐,命运犹如拴在过山车上。

“不到一年即可收回成本”

有共享单车的时候,共享电单车就已经出现了。

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两巨头摩拜和ofo跑入C轮融资时,共享电单车的概念在长三角兴起。

萌小明、享骑、西游电单、租八戒等最早一批共享电单车企业,大多起家于江苏、上海。这与长三角的电动车产业优势有关——江苏无锡被称为“中国电动车之乡”,聚集了雅迪、新日、小刀、爱玛等电动车制造企业,占据全国产量的30%。

“周边(人)骑电动车为主,不骑自行车。”萌小明创始人蒋小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十几年前,蒋小明就在无锡创立了一家包装制品公司。共享单车出现后,蒋小明才想到从电单车切入风口上的共享经济。

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电单车的业务也是最先在校园、景区等封闭式场所铺开。

萌小明花费两年时间,进驻全国一百多所学校。萌小明股东之一徐长青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相对封闭的校园市场,能降低运维成本和丢车风险。此外,进驻校园具有排他性,可减少竞争压力。

早期进入共享电单车市场的企业,创始人多具有传统电动车或四轮出行领域的背景。

西游电单成立于2016年年末,由钱江集团投资,后者经营钱江摩托等品牌;小鹿单车的创始人之一为仇黎明,他曾创立一家自行车公司;松果出行创始人翟光龙毕业后曾在蚂蚁短租任职,离职后创立天天用车;租八戒的创始团队有20年电动车控制器制造的经验等。

共享电单车对出行的需求有所补充。徐长青表示,共享单车解决的是出行“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