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册制只差临门一脚,为何踩下急刹车?

“SEC会明确告知投资者自己并不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但是他一旦发现企业造假,就会严格追究上市公司的责任。”

“推行注册制需要做一系列的配套改革,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8日《南方周末》)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晓灵近日撰文指出,监管部门没有“保真”的责任,但是有义务“打假”。 (ICphoto/图)

2021年4月6日,中国证监会批准,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正式合并,合并后总市值将超20万亿。市场解读,监管部门在为全面注册制扫除障碍。

深交所却表示,目前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已全面铺开,全市场注册制推出还需时日。3月2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称,要把(注册制)改革条件准备得更充分一些。

面对日渐趋严的监管环境,以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为主的市场参与者们显得无比“纠结”。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有超过70家上市公司撤回IPO材料。但IPO排队企业仍有六百多家。

实际上,监管加紧了IPO事前抽查,才导致企业大幅撤回上市材料。证监会公开表示,这些公司放弃上市,并不是因为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而是一些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所致,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

多位受访人士却担心,改革思路会走回审核制的老路。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依旧担任了看门人的角色,或与注册制最初的思路相背离。

“注册制”三字贯穿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二十余年,并于2019年6月“官宣”科创板,2020年8月试点创业板。当年10月,监管部门还进一步表示,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已经逐步具备。

A股全面实施注册制看似只差临门一脚,为何踩下急刹车?

中介的算盘

汪云飞正面临职业生涯的一次“内卷”,他是一名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现在(券商)动不动就要问注册会计师的意见,恨不得所有文件都让我签字,连承销股票都要陪同。销售跟我有什么关系?”汪云飞不禁向南方周末记者抱怨。

券商(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所被称作IPO的“三驾马车”,一家企业完成上市,需要由券商来制定上市方案并承销股票,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等财务信息,由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顾问服务。三者各司其职,券商为主,后二者为辅。

对方拉汪云飞签字,是想让他一同担责。券商虽然是IPO的主导机构,但是所做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调查的财务信息,多一个人担责,面对监管的质询,身上的责任就更轻一些。

2021年1月29日,为加强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证监会出台《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检查IPO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