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失眠,别人的千亿大生意

2020年我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超过2600亿元,有望于2024年突破5000亿元。从细分领域来看,枕头、床垫、助眠香薰灯等器械用品的消费金额约占70%,保健药物约占20%,睡眠App占10%。

对大多数人,尤其是失眠严重者,褪黑素没有促睡作用。如果把褪黑素当作“安眠药”长期大量服用,可能造成肝功能损伤。

睡眠属于人类大脑的问题,科学界对失眠的机制机理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任何“网红”助眠产品,如果声称100%缓解失眠,肯定是骗人的。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25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马肃平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9年11月,青岛,消费者在展会上参观进口乳胶寝具展示。 (视觉中国/图)

吃颗褪黑素,点燃香薰烛,摆正乳胶枕,戴好蒸汽眼罩……对今年23岁、刚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陈馨(化名)来说,睡觉前的准备工作,是一种颇有仪式感的享受。

从某种程度上说,她很依赖这些被收纳在床头小铁篮里的助眠“神器”——熟悉的香味跟触感在身边,“营造了一种安全和放松的氛围,让我感到睡在属于自己的地方,才能睡得着”。

为一夜好眠,平均每个月陈馨要花200-300元左右来“续命”——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褪黑素占了一大半,几元一片的蒸汽眼罩、约30元一罐的香薰也要随时补充。

在中国,像陈馨一样的失眠患者或追求优质睡眠的人群,正在撑起一片千亿级规模的“睡眠经济”市场。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下称《指数报告》)显示,2020年,67.4%的受访者购买过足浴盆、助眠枕、睡眠仪、褪黑素、蒸汽眼罩等网红助眠产品。

但调查显示,有52.8%的消费者认为,即使用了网红助眠产品也没有效果,仍睡不着,甚至有10.1%的人认为使用之后更难入睡。还有消费者认为,高价购买网红产品是“用焦虑治疗焦虑”,潜在的副作用可能更不利于睡眠和身体健康。

“睡眠经济的市场上模仿抄袭成风,导致浑水一片,从来不缺概念、不缺用户,但缺乏行业标准。哪些东西能真正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需要有靠谱的机构来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让百姓放心消费、明明白白消费。”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睡眠产业分会执行会长汪光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花钱买好觉

对大多数人来说,2020年或许是居家时间最多的一年,但令人意外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们的睡眠问题也水涨船高。

2021年3月18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在京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