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原年人”的春节

即使不能吃上自己杵的粑粑,也要过一个红红火火的年。

责任编辑:戴春晨

1月17日,义乌发布17条留人举措,涉及房租减免、消费券发放、营业补助、就医减免等内容。暖心举措获网友点赞。

2月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保障群众就地过年和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浙江省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王建在会上介绍义乌就地过年政策落实情况。

据悉,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全市流动人口163万,是户籍人口的两倍左右。政策出台后,确定留义过年人员48.7万人,占48.5%,而往年一般在20万左右。

通过将各项服务保障措施落地落实,义乌交出了就地过年的一份高分答卷。

今天,唯城君将用一个超微视角,为您描摹这场史无前例的“留义过年”。

腊月二十八,老李破天荒地没在老家“打粑粑”。

老李今年36岁,来自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2013年,他携家带口来到义乌,进了一家制作无缝内衣的服装厂。老李干货物装运,老婆干内衣缝纫。俩人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有一万多元。

德江县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习俗。人们聚在一起,用木杵大力舂捣石臼中的糯米,直至捣成绵软柔韧的面团。老李从小就喜欢这种亲切而昂扬的热闹。每年一过腊八,他便掰着指头算工厂放假的日子。

但今年他没有选择继续这份热闹。

义乌有160多万老李这般的外来建设者,约为户籍人口的两倍。往年,大部分外来建设者掐着旧年的尾巴,赶着春运的人潮,从义乌散向全国各个方向。而今年,阴霾未退的新冠疫情篡改了几千年来春节阖家团圆的固定脚本。近五成外来建设者选择留在义乌,机场、高铁站、汽车站一概清清冷冷。

2020年1月21日(腊月二十七),从义乌所在的金华市迁出的目的地 (百度地图/图)

2021年1月17日,义乌市政府宣布17项保障外地人员留义过年的“硬性举措”,包括消费券发放、就医减免、营业补助等内容。溢满人情味的义乌留工政策迅速在网络掀起声浪,引来各地一众效仿。

今天,我们用一个超微视角,描摹这场史无前例的“留义过年”。

隔离与风险,留下的理由

各地的隔离政策结成一张覆盖全国的细密大网,卡住了大多数外出务工者返乡的脚步。

尽管老李的家乡暂未被划为中高风险地区,但他害怕春节期间会冒出几个病例,不仅拖慢自己返工,还耽误两个儿子回校读书。

目前,义乌对疫情高风险地区,以及暴发较多病例、实行全域封闭管理的中风险地区返义人员,采取“14天集中隔离+7天健康监测”措施,对出现散发病例或局部聚集性疫情的中风险地区来义返义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7天健康监测”管理。

老李的两个孩子在义乌佛堂镇上小学,一个六年级,一个四年级。义乌中小学统一正月十六开学。为了赶上新年第一堂课,孩子们有可能正月初二就得返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干脆留在义乌过年了。”老李说。

年轻一代的外来建设者显得比老李洒脱。小诚是江西九江人,25岁,三年前和老家几个朋友结伴来义乌打工。得知隔离政策后,大伙选择一块留义过年。

“隔离太麻烦。我们几个在一起,不回家也没事。”小诚一边说,一边在手机上下单了10包麻辣牛油火锅底料,他和朋友们决定除夕吃麻辣火锅。辣,是这些来自江西的年轻人刻在味蕾深处的记忆。

即使不能吃上自己杵的粑粑,也要过一个红红火火的年。老李带着两个儿子在商场采购,购物车里装着年糕、面粉、羊肉,都是老家的经典食材。最后,老李选了一幅对联,横批是“家和万事兴”。

义乌某超市年货货架 (陈舒睿/摄)

“把咱当自家人”

隔离政策留人有效,却终究强硬。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需要捂热游荡的心。

2月4日,义乌市市长王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下称“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义乌的留工政策关照外来建设者“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提供每人500元的消费券、每人20G手机流量包、每家餐饮单位3000元到10万元的补助、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停车、免费观看文艺演出、健康体检打五折等福利,同时以岗留工、以薪留工,让外来建设者在留义过年期间也有活干、有钱挣。

“我觉得挺好。福利多、生活方便,义乌把咱当自家人了。”来自山东的谭大姐乐呵呵地说。她趁着体检五折福利,和丈夫来到义乌市中医医院检查身体,在年前求个安心。

让谭大姐10岁小女儿最开心的,是500元消费券。小姑娘上学期得了个好成绩,母亲答应将券交给她全权使用,她决定除夕当天买两个肯德基全家桶犒劳自己。

老李却不愿在春节里闲着。他计划,厂子一开工,便和老婆回去干活,并把家里的两个儿子送去学校为外来建设者子女开办的免费冬令营。“我们能多赚点就多赚点,小孩也能多学就多学。”老李说。

靠春节几天加班,老李估算两口子能多赚4000元左右,是一笔还不错的收入。两个儿子原本对返校并不热情,但听说自己的小伙伴也将回校参营,噘起的嘴巴便也平了下去。老李说,学校的冬令营办得可真好,替自己看管孩子,省了很多麻烦。

提前实现的新年愿望

老李提早返工,最开心的人或许是他的老板。

每年春节假期结束,义乌街道上、市场旁的告示栏一准“异彩纷呈”。或红或绿、或长或短,涉及各类工种的招工启事挤满整面墙。

招到足够多的工人,是大多数工厂主新年复工后的第一个愿望。

2020年深冬,新冠疫情突发,大批外来建设者们被困在家乡,义乌遭受了空前严重的“返工难”与“用工荒”,许多工厂因人手不够而无法完成订单。随后,义乌市政府紧急采取包机包车、发放红包等一系列措施吸引人们返义来义。

“去年工人不够,订单也做不出来,真是急死人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从事服装外贸生意的朱老板还心有余悸,“但今年还好,不少员工都留在义乌过年,应该不会像去年那么狼狈”。

为了留住工人,一些义乌企业铆足了劲。义乌澳升拉链既为留义员工发放每人1000元的额外补贴,又上调工资、提供带薪休假。目前,该公司超过80%的员工选择留义过年。

义乌市市长王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留人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完成生产订单,有效应对节后“返工难”和“用工荒”的问题。

留义的外来建设者们使义乌的春节样貌焕然一新。往年,除夕前夕街道已然空空荡荡;而今年,除夕临近,一些临街店铺仍在营业。

“我今年春节就休两天假。这么多外地人要吃饭,我开门营业,不仅自己可以多赚点,市政府还给我发几千块营业补助。”义乌经济建设开发区旁的贝村路上,一家面馆的老板娘笑着说。

头图摄影:陈舒睿

网络编辑:邓丽萍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