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村官杨宁: 我在苗寨十年, 见过贫困的千姿百态

它是匮乏的资源,是空荡荡的钱包,是孕育智识的土壤极度贫瘠,也是女性在家不敢大声说话。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31日《南方周末》)

发自:广西融水

责任编辑:吴筱羽 姚忆江 实习生 梁健豪

江门村村主任杨宁示意在场的干部不要起哄,转过头安慰“苗阿嫂”张海慧别害羞:“山泉水的西瓜这两年卖了多少钱,阿嫂你说说看。”

2020年12月17日下午,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江门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邻村元宝村村干部来交流扶贫经验,杨宁特意从村委会食堂请来正准备洗菜的张海慧。

作为2020年最后一批需要国务院“挂牌督战”的52个贫困县之一,融水县有青山绿水,也有最难攻克的“最后贫困”。杨宁大学毕业回村时,江门村贫困发生率为20%,如今已降至0.05%,成了周边村寨竞相效仿的模板。

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关于融水等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的请示。

苗寨十年,杨宁深刻地体验到“需要与被需要”。“大城市多你一个不多,但这里,多你一个就会有大不同。”十年前,老支书这样对她嘱托。

“说话终于有点分量”

2010年,从山里走出去的杨宁,自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毕业后,通过大学生村官选聘,又回到了江门村。

穷乡僻壤的村委会,杨宁起初只能和文书打交道。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城市和高等教育曾赋予杨宁的见识日渐被消磨。2012年的某天,杨宁和乡政府中一位女性前辈聊天时,谈到了“想做事”但“没钱没资源”的无奈。不料,前辈听完,就以公务员的身份为杨宁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汪亚纯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