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挣扎在“活命”与“使命”间

调查显示,仅有28.57%的社会企业经营不受新冠疫情影响,其中19.64%的社会企业经营暂时停顿,12.50%的社会企业面临倒闭。麦子烘焙成为其中一家挣扎求生的社会企业。

夏璇将这样的境遇称为,在“活命”与“使命”之间挣扎。一些传统社会组织转型做企业,有时难以转变其固有思维,“商业逻辑和社会逻辑时常在打架,其发展速度会受限”。

(本文首发于2020年10月2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张玥晗

在麦子烘焙四年,学员宪勤已经成长为能独立制作面包的面包师。他正在用心地捏一块酥皮。 (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图)

2020年10月下旬,堆积如山的月饼全部售罄,曲奇饼礼盒只剩下几张订单,尚待收尾,麦子烘焙面包坊(以下简称麦子烘焙)终于从倒闭危机中喘了一口气。

9月中旬,这家被称为广州首家社会企业的面包坊濒临结业。成立七年来,这家社企一直培训心智障碍人士成为面包师,支持他们正常就业,实现自我价值。和普通的企业不同,作为社会企业,他们的盈利不能分红,将继续用于智障人士就业支持、康复训练等。

但七年来,麦子烘焙不断面临经营困境,新冠疫情的影响更让这家小小的社企几经倒闭风波,面包销量锐减,租金、工资等压力一度令他们透不过气。

2020年4月,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进行一项关于社企生存状况的调研,随后发布报告《2020年初中国社会企业生存状况调研分析》(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只有28.57%的社会企业经营不受新冠疫情影响,19.64%的社企经营暂时停顿,12.50%认为自身面临倒闭。由此可见,挣扎求生的社会企业,麦子烘焙并不是孤例。

“接下来还不知道。”面对经营状况好转,麦子烘焙总经理卢卫霞没有就此放松,她没有停下手上的活,低着头用剪刀剪下次日小区团购的订单,分门别类地摆好,偶尔抬头回答南方周末记者的提问。

挣扎在关门的边缘

在卢卫霞看来,麦子烘焙存在的意义是一个示范窗口,让公众看到心智障碍者可以正常工作。

2013年,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慧灵)创办了麦子烘焙,出于“自我造血”、“自力更生”的初衷,麦子烘焙被定位为社会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为企业。

麦子烘焙的门店开在一所大学附近,主打欧式面包。以前,这里是一条热闹的食街,这一年,受到疫情影响,食街冷清了许多,店里的客流量眼见少了很多。

麦子烘焙目前有14名员工,一位经理,两位店长,两位师傅,七名学员,还有两个普通员工“哪里需要哪里搬”。智力障碍的员工被称作“学员”。四位“学员”主要安排在生产部里做面包,由两位师傅带;另外三位则负责包装、送货。

发生新冠疫情这一年,麦子烘焙出现两次危机。

第一次是新冠疫情高峰期间,和多数小店的遭遇差不多,预计的开业时间到了,面包师傅还滞留在湖北荆州。当时,店里也担心学员的健康,建议他们在家等,不要上班。店里人手不足,连司机也不时被叫去帮忙烤面包。

即便如此,收支依然严重不平衡,房租、员工工资加其他成本,资金链很快就断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