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利欧:我们正处于长期压力测试的第一年

“我会用‘长期压力测试的第一年’来形容2020年。有三件令我深感忧虑的事正在发生。历史上,这三件事同时发生时都造成了极为痛苦的后果”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黄剑

图/受访者提供

按照瑞·达利欧(Ray Dalio)原本的规划,2017年把自己一路走来处事和管理的原则写进一本书,起名“原则”,之后,便可以逐渐步入“自由生活,自由老去”的人生第三阶段,像他推崇的《千面英雄》一书作者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所描述的那样。达利欧是美国传奇投资家,曾创立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

“我不会把自己称为‘英雄’,但我需要留下那些在我去世后可能帮到别人的东西。”他写作的《原则》很快风靡全球,仅在中国,销量就已逾百万册。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在中文版推荐语中写道:达利欧在书中提供了一种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创造独特完美自我的可行方案。

这位把公司大楼建在树林深处两条河流交汇处的商人,一改曾经的低调,在过去三年间,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版新书,从介绍生活、工作和管理原则的《原则》,到阐述典型债务危机周期及其应对原则的《债务危机》,再到新近出版的《原则(绘本版)》,以及预计会在明年推出的《世界秩序的改变》。在《世界秩序的改变》中,达利欧对过去五百多年来几大主要帝国及其货币的兴衰,进行了多维度研究,希望能洞察帝国兴衰背后的因果关系。

这些书虽然涉及不同领域,但主线都是达利欧最为推崇的“原则思维”。这也是他身上最显著的标签之一。他认为,拥有处理不同情况的良好原则,可以避免对各种难以预料之事孤立地做出反应,从而更快地做出更好的决策。和曾经的竞争对手、有着“金融秃鹫”之称的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一样,达利欧并不希望将自己的身份局限在亿万富翁。在《华盛顿邮报》看来,对他身份更贴切的定义或许是“哲人投资家”。

不过,让“原则”系列在中国获得广泛影响力的,不仅是达利欧在投资和管理领域一套独特的决策系统,也在于他和中国长达36年的深厚渊源,以及和中国高层建立的友谊。在中美关系趋紧的背景下,作为美国商界领袖、全球宏观投资者,他对中国的坚持“看涨”,也曾让自己在美国国内被贴上“亲中派”(“Pro-China”)的标签。

达利欧不以为意,他深谙历史。“中国会是美国的竞争对手。就如同在赛马比赛上押注,多元化投资才是聪明的做法。如果非得等到局面完全明晰、条件完美了再去做投资,你往往会付出比即时反应更大的代价。”2019年8月,在桥水基金发布的一则题为《中国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的对谈视频中,达利欧表达了他在当下对于对华投资的看法。

“我希望大家能客观地看待中国,”正如他给基金取名“桥水”一样,他致力于“在不同的水域之间架起桥梁”。这是生意,也是他的处事之道。在达利欧看来,正如最难被人们接受的原则是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从他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对待中美关系,也不应该简化为好人或者坏人的二元对立。 

“痛苦+反思=进化”

不同于曾师从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乔治·索罗斯,达利欧没有哲学背景,“哲人投资家”的气质更多源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

1949年8月8日,达利欧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中独子,父亲是一名意大利裔爵士音乐家,擅长演奏单簧管和萨克斯风,活跃于曼哈顿一带的爵士音乐俱乐部;母亲则是一名家庭主妇,在他19岁那年去世。

达利欧小时候并非一名循规蹈矩的学生。他不擅长机械记忆,对老师认为重要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他8岁开始打零工挣钱:送报纸,做球童,帮别人家的车道铲雪,在餐厅擦桌子、洗碗碟,做百货商店的理货员……除了积攒不同的工作经历,他也因此早早拥有了一笔可以独立支配的资金。

凭借这笔资金,他在12岁那年开启了自己的投资生涯。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正值极盛期,经济总量占全球的40%,证券市场一片红火。他当时在一家名叫明斯克的地方高尔夫俱乐部担任球童,服务一袋球,可以得到6美元。一些华尔街投资家是俱乐部常客,常在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