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电影分级制:救救孩子!

分级制度生成,是电影产业和规制电影力量博弈的结果。电影产业的存在意义和目的是盈利,如果不受任何管制,制片业几乎肯定会竭尽所能地满足观众的观影快感。

责任编辑:宋宇

(IC photo/图)

侄女在一个县城的中心小学念书,大概五年级时,自然科学老师为了打发难耐的上课时光,决定在课堂上放电影给大家看。经过同学们推荐,又反复斟酌,最后放映的是中日鬼怪决斗的《笔仙大战贞子》。侄女向来胆小,后面一年都不敢独自睡觉。

尽管《笔仙大战贞子》给侄女留下了深重的心理阴影,恐怖片可能还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类型电影。记得笔者上小学时,同学们也津津乐道地谈论《黑楼孤魂》如何恐怖,小菊如何索人性命。当年试行分级制时,这部电影被打上了“少儿不宜”标签。吊诡的是,那么多言之凿凿的同学怎么顺利进入影院?更吊诡的是,此去经年,分级制走失至今仍未顺利归位。

从头说起,为什么要分级呢?

《古惑仔》教唆斗殴?

从字面理解,分级是为了实现电影的“百花齐放”。有的电影,尽可能提升暴力、情色和低俗的表达强度。高强度的电影带来更多快感,这和食品行业倾向于大量加糖殊途同归。一方通过“味觉轰炸”刺激观众的味蕾,从而拉动食品消费量;另一方通过“视觉轰炸”愉悦观众的眼球,从而拉动电影的票房销售。

糖吃太多,身体会发胖;看太多“养眼”的电影,“养心”可能就顾不上。这便是美国电影协会(MPAA)出台分级制的一个重要理由。如果某些电影只“养眼”不“养心”,未成年人就不得观看。以暴力美学混迹于电影圈的知名导演,走的基本上都是这个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