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河洛古国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朱又可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5300年前的牙雕蚕,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时代最早的文物。 (资料图/图)

2020年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等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发布并做点评,确认其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天地之中”在哪里

站在天地之中,回首华夏文明的曙光,黄河流域曾经是一粒麦种,造就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周礼·大司徒》认为,“天地之中”即“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汇也,阴阳之所合也”。换言之,就是“天地之中”是天与地相汇合的地方,是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地方,也是万物生长的根源所在。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河洛地区,自古便有“天地之中”的说法,被视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这里北依邙山和黄河,东据虎牢关,南眺嵩山,西有崤涵,四塞险固犹如天然屏障。

自古河洛出奇观,这里是圣贤豪杰诞生的地方,神话传说层出不穷。相传上古时期,龙马跃出黄河,身负“河图”,伏羲以此演绎八卦,成为《周易》的来源。又传神龟浮出洛水,背驮“洛书”,大禹依此书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巩义双槐树遗址,位于河洛镇双槐树村南的高台地上,距黄河南岸两公里、伊洛河东四公里。这里嵩邙对峙,河洛交汇,呈南高北低之势,以山地、丘陵、河滩地构成,层层叠叠一路向北河滩滑落。

经过系统调查和大规模勘探,已确定遗址残存面积117万平方米,是一处裴李岗、仰韶文化中晚期至龙山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距今5300年。这座史前遗址是华夏集团文化与文明的载体,被专家学者命名为“河洛古国”,认为它很可能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地。其“承载的思想观念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已被后世所承载和发扬,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正是赖此主根脉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中晚期与龙山时代,大体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代,这一时期正处于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它以上下两千年、纵横千百里的波澜壮阔的文化面貌征服了世界,并不断迸发出愈加炽烈的光焰。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大约从仰韶中晚期开始,神州大地上邦国林立、群雄逐鹿,已经进入到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城邑这一新的聚落形态应运而生。

仰韶文化中晚期,私有制已经成熟发展、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了保卫财产不被掠夺需要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校对:胡晓菲 胡欣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