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为何变成火爆的全民游戏?

可转债打新门槛降低,让可转债成了全民参与的游戏,加上T+0的交易规则,市场活跃度大增。

在可转债火爆之际,老股东尤其是大股东在上市之初大举卖出可转债,短短几天就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几乎没有任何风险。

可转债的异动,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2020年3月中旬以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表示将对涨跌幅和换手率异常的可转债纳入监控,并采取监管措施。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冯叶

2017年,可转债打新门槛降低,让可转债成了全民参与的游戏,加上T+0的交易规则,市场活跃度大增。 (视觉中国/图)

2020年5月6日,泰晶科技(603738.SH)发出一纸提前赎回提示性公告,次日便将泰晶转债的价格364.94元腰斩至190.92元,开盘暴跌30%触发熔断,待14:57恢复交易后,三分钟内再度跌去近18%。

强制赎回击穿了泰晶转债“神话”。3月18日开始,泰晶转债突然迎来暴涨,短短两天就从160元涨到了最高420元。其后,资金加速进场,价格虽未再创新高,但暴涨暴跌却隔三差五上演。

投资人终于意识到,可转债这款“安全低调的赚钱神器”,暴涨暴跌的刺激程度要远超股票。

自1991年首只可转债“琼能源”发行以来,可转债在中国已有近30年历史,但一直相对小众。按照投资数据网站集思录的统计,截至2020年5月20日,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可转债数量为255只,市场规模约4268亿。泰晶转债的大起大落,倒是让它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

可转债的全称是可转换公司债券(Convertible Bond),本质是一种企业债券,是在企业发行债券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份期权,允许购买人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其购买的债券转换成公司股票。

对企业来说,可转债能解决公司的资金缺口问题,且利率通常比不可转换的债券要低,转股后无偿债压力(但和增发一样,会稀释股份)。

对投资人来说,可转债是“有本金保证的股票”,既可以持有到期后收取本金和利息,也可以把它转换为股票,攻守兼备。

疯狂的可转债,是投资者教育的活教材,也让人想起了曾经的权证交易,在最后几个交割日,价值马上就要归零,仍有天量成交。

“就像口罩、头盔一样,可转债若有暴利,就会吸引更多人进去抄底、追涨,这都是人性。”上海一家券商的债券业务负责人张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击鼓传花

“别忘了打新,今天有大肉!”南方周末记者在多个可转债QQ群里看到,个人投资者们晒出各自成绩单,分享操作经验,乐此不疲。

可转债一张面值为100元,一手最少10张,也就是以1000元为交易单位。

与股票不同的是,可转债是T+0交易,可以当日买入、当日卖出。此外,可转债交易不设涨跌幅限制。但为减少市场波动、控制风险,上交所的转债交易设置了熔断机制,但深交所并无此规则。

投资人持有可转债,有三种获益方式:首先如果不转股,可转债也可以和二级市场的股票一样,有波动、可买卖;但相比股票,可转债风险更小,比如在股价下跌时,可转债可以要求到期兑付,意味着到期尚有100元/张可转债的保底收益;此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转股,分享股价上涨的收益甚至从中套利。

“我一般不买大的,我就买小的。”林园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自己的方法是买小盘的可转债,就相当于买了个小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