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抗疫三周半,我上了七堂课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定义为全球大流行,欧洲各国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防疫,在结果上都基本达成了一致:新冠病毒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与我们共存。

责任编辑:杨嘉敏

(本系列均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创,限时免费阅读中)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定义为全球大流行,欧洲各国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防疫,在结果上都基本达成了一致:新冠病毒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与我们共存。明确这一点后,每个人的生活目标都会发生变化,从躲在家里保命等“大浪”过去,变成学着“游泳”甚至“冲浪”。

意大利药房正常开门,但仅限3人入内,大家自觉遵守间隔1米排队。 (Padovaoggi供图)

抗疫第一课:学会了过日子

“楼下超市卷纸和鸡蛋没啦!”邻居小伙伴在群里汇报今天(2020318)的采购情况,这是意大利爆发新冠疫情来,我第一次听到生活物资缺货的消息。有多少80后90后是在疫情期间突然学会了“过日子”了呢?知道了苹果和胡萝卜可以放一个月不坏,咖喱煮好能吃三天,下楼倒垃圾用过的口罩在通风处挂几日,也能继续将就着戴。我们的新家装修停工了,但建筑材料还是陆续由快递送来。于是先生第一次学会用叉车装卸,而我在刷墙补洞方面已颇有心得,这是疫情第一课。

抗疫第二课:公共卫生危机不等同于人道主义危机

也有很多华人终于习惯了看本地新闻,比如每晚6:00守着意大利报纸网站的疫情数据更新,包括所有的阳性病例,疫情走势折线图,核酸检测数量,各地的治疗与隔离情况,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等。但这些细致而公开的数据似乎并不能缓解华人的焦虑,朋友圈里此起彼伏是意大利危急的消息,夹杂着包机航线的公告,和国内对输入性病例的议论。

自疫情爆发,每天都有很多朋友发微信问我:意大利严重吗?这个问题着实难以回答。从数字上看,结合国内大家抗击疫情的经验,它确实很严重。累计三万多例阳性,2390个死亡病例,并且感染的数字每天以千为单位增加。但是,我们依然每天出门遛狗,只是大家相隔一米错身而过不再自来熟地打招呼聊天。这极大地缓解了我作为“精神芬兰人”的社交焦虑。街上的行人和车少了,市政翻新维护的工程进展格外顺利。热爱运动的人还在锻炼,健身房关了就换到空旷处独自跑步和骑车。歌剧院和美术馆推出线上版本免费浏览,一些网络供应商不再分套餐通通不限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