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来,重污染期间的PM2.5浓度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2013年至2019年期间,全国337城市PM2.5重污染频次显著下降,74城市PM2.5小时浓度超300微克/立方米的频次下降94.2%。

2013年至2019年期间,全国337城市PM2.5重污染频次显著下降,74城市PM2.5小时浓度超300微克/立方米的频次下降94.2%。

2月10日,一名男子骑车经过北京网易大楼附近。 当日,北京迎来春节后复工首日。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大气重污染的成因来源与控制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在春节和疫情管控期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深入分析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规律,为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专家解读,回答公众关切。本期邀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就2013年以来全国PM2.5重污染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解读。

2013年至2019年期间,全国337城市PM2.5重污染频次显著下降,74城市PM2.5小时浓度超300微克/立方米的频次下降94.2%

涵盖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监测统计结果表明,2015年至2019年全国地级城市PM2.5重污染天数(PM2.5日均值大于150微克/立方米)呈显著下降趋势,由2015年的3083天下降至2019年的1813天,降幅达41.2%,PM2.5小时值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小时数较2015年减少58.8%。

2020年1—2月,全国地级城市PM2.5重污染天数为历史同期最低,较2015年同期减少39.2%,PM2.5小时值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小时数较2015年减少47.8%。可见,无论是PM2.5重污染天数还是PM2.5小时浓度超300微克/立方米的小时数均在2015年至2020年间有显著下降,全国地级城市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

2015 年至 2019 年全国 337 城市PM2.5重污染天数及大于 300微克/立方米小时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图

第一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自2013年开始开展PM2.5监测,从2013年1月至2020年2月逐月PM2.5 月均值和PM2.5小时浓度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小时数来看,每年PM2.5发生极重污染的时段主要集中在秋冬季,以每年11月至1月期间出现频次最高。且PM2.5月均浓度与当月小时极重污染的发生频次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能够对重污染天气发生情况有较好的反映。

2019年,74城市共发生599次PM2.5小时浓度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情况,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94.2%,2020年1—2月,74城市共发生199次PM2.5小时浓度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情况,比2013年同期减少96.1%,再次说明经过实施强有力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重污染天气显著下降。

2013年以来74城市逐月PM2.5大于300微克/立方米的小时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图

重污染过程期间PM2.5浓度增加速率趋缓,增速缩减为原来的60%左右 

重污染过程期间,城市PM2.5 小时浓度增长速率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区域PM2.5累积增长的速度和所能达到的峰值浓度,反映出重污染过程期间的管控成效。

2013年至2019年,从74城市小时重污染期间的PM2.5增速来看,PM2.5小时浓度达到150—200微克/立方米区间时的平均增速由2013年的18微克/立方米/小时减缓为2019年的12微克/立方米/小时;浓度进入200—250微克/立方米区间时的增速由2013年的24微克/立方米/小时减缓为2019年的14微克/立方米/小时;浓度进入250—300微克/立方米区间时的增速由2013年的30微克/立方米/小时减缓为2019年的18微克/立方米/小时。

即2013年至2019年间,城市PM2.5小时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级别时的增速下降了40%左右,在相同时长的重污染过程中,PM2.5 所能达到的峰值浓度会显著下降,这与我国重污染过程预警期间所采取的“削峰”应急减排措施有密切关系。 

2013 年至 2019 年不同 PM2.5浓度区间内的小时浓度增速。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图

PM2.5浓度显著下降的同时,对PM2.5生成有重要贡献的纳米级超细粒子的数浓度也显著减少,两者呈一致的下降趋势 

有关研究表明,高浓度PM2.5 污染发生前,往往伴随着纳米级超细颗粒物的累积现象,这些超细粒子的质量浓度虽然不高,但在适宜气象条件推动和各种气态污染物(SO2、NOx、VOCs)存在的条件下,能够快速凝结成核和长大,质量浓度激增从而造成PM2.5重污染天气发生。

根据北京大学胡敏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北京市空气中3-700nm级别的超细颗粒物数浓度在2013年至2014年最高,自2015年开始显著下降,与PM2.5的年均浓度变化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这说明了当前所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既有效控制了PM2.5质量浓度,同时也显著降低了纳米级超细粒子的数浓度,取得了显著的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也使得天更蓝了。

北京大学科研点位 PM2.5监测结果(TEOM法)和粒子数浓度(SMPS-700nm)监测结果对比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图

(本文首发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微信公众号)

网络编辑:解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