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治愈者的劫后余生,“和死神握过手,就没那么恐慌”

“生病不是我的错,何况我的病已经好了。”

责任编辑:何海宁

(本系列均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创,限时免费阅读中)

2020年3月1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治愈者出院,离开时全身消毒,并被送去隔离点继续观察14天。(南方周末记者翁洹/图)

(本文首发于2020年3月5日《南方周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线报道”)

“生病不是我的错,何况我的病已经好了。”保安畏惧的眼神刺伤了万春晖,但他不打算隐瞒自己的治愈者身份。

来电的是一位病友家属,家属拜托骆非打打气。“你的话比医生管用,你能痊愈出院,本身就给了他们信心。”骆非的主治医生也这么叮嘱。

贾娜出去买菜,在空无一人的江边邂逅大片卷积云。她发现,自己变得更容易被美景打动,哪怕这美景不在远方,就在自己家门口。

“终于重见天日了。”2020年3月1日下午,李泉用一条情绪昂扬的朋友圈消息,宣告痊愈出院,开始了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生活。

不过,22天前,他的岳母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撒手人寰——他不能写在朋友圈,也不能告知还在方舱医院养病的妻子,“我怕她一个人接受不了,从轻症恶化成重症”。

这是大疫情阴霾下的一个普通武汉家庭的命运,有人离去,有人痊愈,还有人在治疗。截至3月4日12点,全国累计确诊80422人,累计死亡2984人,累计治愈49923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积聚了太多难以言说的酸甜苦辣。

李泉独自咀嚼着目睹亲人离世的哀恸与无助,生死定格在元宵节那一天:120将岳母送到了医院,几小时后,殡仪馆来车拉走了遗体,而李泉住进了这家医院。此前两人因找不到床位一直往返医院打针。

待妻子痊愈,二人相聚,那一日的幸与不幸该如何诉说?

和李泉一样,这近五万名治愈者,他们的血液中或许永远流淌着新冠病毒刺激产生的抗体,他们的记忆中或许永远埋藏着这一场疫病遗留的创伤。

“有的人会很快忘却痛苦,用暂时的放下支持自己进入当下的生活。有的人因为亲人离世而自己活着,会有幸存者的羞愧和内疚。”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秘书长杜洺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不同人面对创伤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没有好坏之分”。

如何重启愈后生活,每一名治愈者都面临抉择。这是他们的劫后余生。

“生病不是我的错”

走出武汉火神山医院那一天,万春晖只带走了一张出院证明,其他个人物品因为无法消毒,都留在病房里。

出院证明仅薄薄一页纸,打印了万春晖的个人信息、住院情况和离院建议。病区主任在纸上签名,再盖上火神山医院医疗专用章。

“回头我要把它裱起来。”2月27日,万春晖在电话里郑重地说。那天是万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