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明清两朝,历时249年建成,巢湖姥山塔的传奇

如君山之于洞庭、西山之于太湖,位于安徽中部的巢湖亦“有山如螺,浮于其中”,那就是姥山。姥山是巢湖最大的岛屿,与散落在周边水域上稍小的姑山、鞋山,合称巢湖三山,分别对应着当地“古巢州地陷”传说里化身为山的焦姥、焦姥之女焦姑以及焦姑跑丢的一只鞋。

责任编辑:杨嘉敏

如君山之于洞庭、西山之于太湖,位于安徽中部的巢湖亦“有山如螺,浮于其中”,那就是姥山。姥山是巢湖最大的岛屿,与散落在周边水域上稍小的姑山、鞋山,合称巢湖三山,分别对应着当地“古巢州地陷”传说里化身为山的焦姥、焦姥之女焦姑以及焦姑跑丢的一只鞋。

巢湖姥山岛,有”青螺浮水,蓬莱界外“之美誉。(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2019年,我搭船从渡口行过7华里的水路来到了姥山脚下。举步不远,路的左手边,一片“屋舍俨然”的村落横卧山坳。眼下还未“开湖”(指巢湖鱼汛),渔民趁着岛上林木葱茏、花繁鸟鸣、游人不绝,纷纷在自家小院、堂屋里支起简易的桌台,摆上几把粗陋的椅凳,办起“渔家乐”。和我一样,380多年前,明朝合肥知县熊文举也在这里体验过一把“渔家乐”。那天在村里的龙生草堂,熊知县得闻:“是村跬步之外皆水,非筏不通,居人淳庞,外户可以不闭”。恍惚以为自己身处武陵,不免想到,“若使春水一棹经过,桑麻楚楚,四面桃花,水天一色,正不辨山之为姥也”。事实上,这只是文人的一厢情愿,姥山这座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湖岛,从来没有成为过“避秦躲世”的桃花源。而酒喝得有点嗨的熊知县显然一时忘了,他登岛勘石的船塘曾经是大明王朝的水师港口。

午后,不知疲倦的我穿过渔村,翻越缓缓的山丘,柳暗荫浓时,目光与600多年前的船塘相遇。没有穿空乱石,没有拍岸惊涛,波浪不兴的水面散落着三三两两打渔船,峭壁上犹书:峨峨之积石,可撼风破□(疑失“浪”字)。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居姥山南麓被唤作南塘。元至正13年(1353年),“匿巢湖投姥山金花姐水寨”已为主将的俞廷玉相中此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婉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