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提到过“绍兴琴派”吗?

《陶庵梦忆》最早的两个刻本,是乾隆四十年(1775)《砚云甲编》中的一卷本,仅有四十三篇,一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王文诰所刻的八卷,共有一百二十三篇。

责任编辑:刘小磊

明末清初的“绝代散文家”张岱 (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2月12日《南方周末》)

张岱的名著《陶庵梦忆》里就有《绍兴琴派》一篇,为什么还会有这样一个题目呢?

张岱首先是作为“绝代散文家”留在历史上的,他著作中存在重要古琴资料,琴人关注得较晚。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日,苏州琴人庄剑丞在日记中提到了《丝社》与《陶庵梦忆》,并略作考证(《栩斋日记》)。一九四〇年,西南联大地质系学生张炳熹(1919—2000)在昆明从查阜西先生学琴,曾将《绍兴琴派》一篇录赠查先生。十二三年后,查先生从《陶庵梦忆》中辑出《绍兴琴派》《丝社》《范与兰》三条,以资考证尹尔韬《徽言秘旨》(《查阜西琴学文萃》第247—249页)。其后查先生编纂《历代琴人传》,自然也引用了这些材料。一九八二年,许健先生《琴史初编》问世,书中在介绍明代古琴流派时,将“绍兴琴派”与“浙操徐门”“虞山派”并列,从此“绍兴琴派”就广为琴人所知了。

我曾在几篇文章中引用过张岱这些记载,其中一篇写于十年前的《“绍兴琴派”零札》(收入拙著《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故宫出版社,2013年11月)曾涉及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流派的问题。我的意见是根本不存在这个流派,第一个依据就是查阜西先生对张岱同门尹尔韬及其《徽言秘旨》的分析,认定“尹之琴学风格乃虞山其表、浙派其里,虞山其文、浙派其质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柴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