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状态如何影响个体的死亡率?

那些走夜路感到恐惧的人,死亡率会有所增加;而那些在社交上感到孤立、压力更大的人,死亡率比社交状态较好的人要成倍增加。

责任编辑:朱力远

那些走夜路感到恐惧的人,死亡率会有所增加;而那些在社交上感到孤立、压力更大的人,死亡率比社交状态较好的人要成倍增加。

(ICphoto/图)

染病、意外事故,甚至生态环境质量会影响死亡率,这些关联都很容易理解。但近四十年,不断出现流行病学证据将人的寿命与其社交情况联系起来,拓展了人类对社交意义的认识。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79年,刚刚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博士学位的丽莎·伯克曼(Lisa Berkman)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的一项研究。当时她利用一项有着近七千人样本的数据,在9年的随访时间里,研究人们的社交联系会不会影响人的死亡情况。

最后结果很明显,社交上更孤立的男女,其死亡风险均达到了社交联系较多的人的两倍多。而这一关系是在排除了其他健康状况、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吸烟、喝酒、肥胖、锻炼等情况而得出的。这一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随后激发了大量科学家投入到相关问题的研究中。

丽莎·伯克曼现在是哈佛大学教授,也是世界公认的社会流行病学家。社会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关注社会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而就死亡率来说,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社交因素的探索可谓创新不断。

2019年11月,主要研究健康问题的美国旧金山大学科学家艾琳·格林斯泰恩(Erin Grinshteyn)发布的一项研究对社交之于健康意义的探讨,可以说,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恐惧。类似体验相当普遍,你可以问自己,当你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是否会感到恐惧?这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