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2017魅力人物:前行,有温度 | 新刊

发自:南方周末

别克2017魅力人物

我们依然坚信

对前行的记录是有温度的

和我们相信前行是有温度的一样坚定

前行,有温度

“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牺牲者。我已经五十多岁了,生命也就这么几年了,能做出点儿事情,让后来人有一条更好走的路。”尽管已是寒冬时节,回顾物理学家黄大年生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的这段话,我们仍能感受到一位理想主义者前行的温度及力量。

2017年,我们推出了许多像《原色黄大年:一位海归科学家的精神世界“深探”》这样有温度的人物报道。秉承“记录我们的命运”的宗旨,我们不仅呈现这些有益于世的人的面貌,也记录世道人心的阴翳:日军细菌战的中国受害者的命运、现代社会的骗婚乱象、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的“铁网”……作为以“真”为最基本准则的时代记录者,很难像我们记录的理想主义者那样,直接参与到“善”的事业中;而我们对“恶”的揭露,虽能促使恶行停止,却无法完全消除恶已然造成的后果,就像我们无法通过记录来消除细菌战、骗婚、暴力体罚给当事人身心遗留的伤害。人物报道记者和人物报道的主人公是有距离的,纸刊的读者和新媒体的用户作为阅读报道的人,更是和报道的主人公隔了一层。

然而,我们依然坚信,对前行的记录是有温度的,和我们相信前行是有温度的一样坚定。

事实上,司马迁也是怀有同样心情的记录者。他在《伯夷列传》中感慨,许多“操行不轨,专犯忌讳”的人终身安逸享乐,许多公正的人却遭遇祸灾。但他仍记录下伯夷、叔齐的命运,让他们的“积仁洁行”传于后世。

司马迁对善人善行的记录,离不开这样一个信念——人有向上、向善之心。如果没有好善嫉恶的读者,《史记》不会被千古传诵,即便流传下来,作者的人格魅力也不会彰显,《史记》将不复有正人心的力量,而沦为一堆只能供人爬梳、分析和解构的材料。

体温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理属性,向上、向善之心则是心灵的温度,是人与生俱来的精神属性。基于这样的信念,记录者、被记录的人、阅读记录的人,共同书写着一份又一份有温度的历史底稿。

在“魅力人物”榜单上的这些人物,是来自科学、文化、商业、公益、艺术、体育、影视、娱乐等多个领域的行业翘楚,他们拥有不同寻常的影响力和闪光度,他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彰显着人心向上、向善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具有感召力,“前行,有温度”,是他们的魅力所在,也是你们——万千读者用户——的魅力所在。

2017年,我们采访过一位杰出的记录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她的一句话照亮了人们有温度地前行的足迹:“也许我们的记忆力会减退,但灵魂会记住一切。”

叶廷芳 从卡夫卡到圆明园废墟

他为箜篌写文章,一如当年为保留圆明园废墟呐喊,为开放二胎交政协提案、在报纸上撰文疾呼,为国家大剧院造型的“反差之美”而争辩。入世八十一载,仍未想过出世

葛兆光 “忍不住”的关怀

从1980年代对宗教和中国文化的研究,到1990年代对中国思想史的关注,再到2006年到复旦大学受命组建文史研究院、推动“从周边看中国”的课题研究,以及用十年时间完成从历史来认识东亚与中国的系列著作,葛兆光每涉足一个研究课题,背后都有着对某种现实问题的关切。

汪民安 人有不去做的潜能

“人是充满潜能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讲到了两种潜能 :一种是通过学习将自己隐蔽的尚未发挥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它现实化。这种潜能就是今天人类危机的根源 :太多的技术,太多的能力,太多的现实化,以至于充分实现潜能的人类可能会毁掉自身。还有另一种潜能,即有能力但是不去实施的潜能,也就是说,不去做的潜能。”

丁乙 绘画性的叛变和皈依

“我已经做了三十年的学生,现在想的不是向老大师致敬,而是自己怎么创造。我并不属于完全的观念艺术,我亲历亲为地在体验绘画的过程,所以根本无法回避绘画性。画家是否可以创造新的绘画性,这是我的命题”

肖全和两个时代的肖像

如果非要再拍那一代,肖全想,那就等他们都老了,等他们都没那么忙。他们不再锋芒毕露,也许在街边坐着轮椅,只能接受衰老与失控,接受这一生

李敬泽 2017 年,作为读者、作为作者

“又是一年。忙忙碌碌,头绪纷繁,种种飞奔和漂移,种种穿越和切换。今日只说两件事,读书和写书。”

“写是难的,只觉得不如逛街临帖看电影读闲书。写完了是快乐的,重读一遍两遍,顾盼自雄,老夫还是可以的。一年下来算算账,竟也写了十多万字。于是明年应该也有两本新书,一本是《会饮记》,一本是系列《春秋传》的第一卷。——这便是作为读者和作者的一年。”

曹寇 这一年过去了但这跟我似乎也没什么关系

我花了220块钱买了一整套笔墨纸砚。在回来的路上,看着我这套笔墨纸砚,顾前问: “你想干嘛?”我想了想,说: “我不知道”

潘建伟团队 量子“梦之队”

一手量子通信,一手量子计算,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齐头并进。潘建伟最终的愿望是要把实验室开成“百年老店”,一如科学史上如雷贯耳的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美国贝尔实验室、德国马普所

刘颖 显微镜下,看生命星尘漫舞

“生命本身的存在就足以令人敬畏。”刘颖说。随着现代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新发现在不断推翻以前的认知。在刘颖看来,这警醒着我们要保持敬畏,不要为眼前成就而沾沾自喜并对科研乃至生命掉以轻心。

周灏 大数据时代的“赋能者”

周灏喜欢跟数据打交道,他从数据里看到了商机,也看到了人性,更重要的是,他在以数据为生的过程中,得到了认可和思考,也获得了成长

何冰 自信就是到危险的地方去

我希望,我能是那种货真价实的人,到60岁时,哪怕没有头衔,哪怕没有谁把奖杯颁给我,观众也能发自内心地说: “那家伙可以。”

梅峰 一部电影,一次回望

属于旧时代的一切,似乎都已经过去了。但是这样一个老旧的故事,在声光暗影中,那些属于旧时代的人,也像幽灵般活动了起来。他们凝视着我们,并不在意我们怎么去理解。

叶蓓 通透是循序渐进的

“发布会上朴树对我说,觉得我是音乐上晚熟的人。我后来想了想,觉得他说得很准确。但换句话讲,我还真不愿意早熟”

苗世明 一个“刷屏”的公益故事背后

“我觉得公益跟任何一个行业一样,都需要一些有创造力、有耐心,靠谱一点的人,才有可能把这个行业推动起来”

孙杨 让人看到中国体育的进步

他时常提醒自己,无论在赛场内外,都要让人看到中国游泳和中国体育的进步。每一次国际大赛都是一个国际舞台,每次出场都要力求完美。他身上展现出坚持梦想、传承体育精神的非凡魅力。他是孙杨。

寻找章莹颖

网友的质疑和媒体的曲解此起彼伏,但章莹颖的家人仍不得不出来面对公众,他们担心离开美国后,没有人继续关注章莹颖的下落,警方的工作会慢下来,领馆和学校的关心也会跟着减弱,案件最终变成冷案,以没有结果而结束

卫西谛 365天,一个人的电影节

“我给自己一个理由,和外界、热点不那么发生联系,只写自己想写的,一切也还好”

爬楼男孩

“做了安全措施,那做这件事情就没有意义了”

一台戏,一股刺

“在中国的人情世故里,谁也不愿意在家里吃饭的时候说起这些事。稍有触及,可能就会打断,‘都过去了,下一代人有他们的未来’”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