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等、慢慢写,等着“想去拍的欲望”
“为什么这个故事一直来骚扰我、纠缠我,为什么这个人物一直在我脑海里打滚?然后我就去摸索他、探索他,花两三年时间写剧本,想这个角色的背景是什么……到最后我明白、我懂了,才会去拍。我不了解的东西,怎么可能要求观众了解呢?我不买单的东西,怎么要求观众买单呢?”
发自:西宁
责任编辑:宋宇
“为什么这个故事一直来骚扰我、纠缠我,为什么这个人物一直在我脑海里打滚?然后我就去摸索他、探索他,花两三年时间写剧本,想这个角色的背景是什么……到最后我明白、我懂了,才会去拍。我不了解的东西,怎么可能要求观众了解呢?我不买单的东西,怎么要求观众买单呢?”
“新加坡已经和我记忆中的不一样了。”定居伦敦十二年后,导演陈哲艺依然对故乡又爱又恨。“故乡”这个词是他的“敏感点”。
对故乡的爱浸透在陈哲艺的电影里。在2011年的短片《回家过年》里,他用简约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新加坡华人家庭的四十年变迁。他身在英国,坚持讲述新加坡的故事,
“我不说的话,就没有人去说,那么小的一个岛国,人口就五百万,我不讲述我们的故事,我不观察我们的社会、历史,就没有人做这件事。”陈哲艺对故乡的情感中带着责任感。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二十多年间,新加坡没有拍摄任何影片,这个国家的电影工业垮掉了。
对故乡的恨呢?陈哲艺停顿一会儿,欲言又止。“大概是现在的新加坡越来越没有人情味了,还有其他一些不好的现象吧。”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耸耸肩,不肯展露过多抱怨。
拿到学位后,陈哲艺扎根在伦敦。那里交通费很贵,他日常骑自行车出行,练就了粗壮的腿部肌肉。2013年的长片处女作《爸妈不回家》获得了戛纳金摄影机奖,也就是最佳处女作奖,以及金马奖的最佳影片、最佳新导演、最佳原著剧本奖以及最佳女配角。这种压力令他有一段时间透不过气,一年半无法工作。“起点那么高,接下来的路会很困难。”前辈李安曾对他说。
坐在南方周末记者面前的陈哲艺,似乎摆脱了那个阶段。作为第十三届FIRST影展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他看起来充满活力,对自己的电影观念、中国的新电影以及中国电影市场侃侃而谈。
陈哲艺对电影有一套完整而自洽的观念系统,它至少能解释为什么他的拍片速度那么慢。时隔六年,他的第二部电影《热带雨》会在2019年底于新加坡公映。那依然是一个当代新加坡的故事。
“希望我的片子预算不会太高”
也许因为远离,陈哲艺谈论起华语电影圈时顾忌很少。有一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柯珂 校对:胡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