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发自:南方周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到了59.58%,城市数量翻了3倍多。然而,城市化在带来高速经济增长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城市规划已经从扩大增量变成优化存量,一多半的人口居住的城市是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集大成者。空气污染、黑臭水体、场地污染、交通拥堵、摩天大楼病,以及社区治理、古城保护等问题亟待解决。

2019年8月8日至11日,由南方周末报社和百威联合主办的“中国绿色传媒研究奖学金班之可持续发展传媒促进计划”在上海闵行举办。

活动聚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邀请了上海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丁利民,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同济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所长、Waste Management (Elsevier)期刊主编何品晶,上海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副处长张立尖,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谢冰,中国环境报新闻部副主任张春燕,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秘书长蒋南青,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副处长刘晓龙,UNDP可持续投资与商业组负责人王亚琳等重磅级嘉宾,从可再生能源、节约用水、垃圾分类、限塑令等多个角度,深度探讨环保命题,全面剖析城市生活。

可持续发展是百威的业务,也是核心驱动力

自述:百威亚太区副总裁王仁荣

作为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在全球层面郑重发布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致力于在智能农业、水资源管理、包装材料,及气候保护等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智能农业方面,我们会承诺100%的签约种植者,帮助其具备相关技能,实现互联互通,提升经济效益;水资源管理方面,在用水高度紧缺的地区,100%社区在水供应及水质方面取得明显改善;在包装材料方面,100%产品包装将是可回收的或大部分使用可循环材料生产;在气侯保护方面,我们承诺所使用的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并降低25%的二氧化碳排量。

对于百威而言,可持续发展并非策略,而是业务本身,是核心驱动力。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最上游的原材料提供到物流、生产制造、消费领域,贯穿了整个供应链。

在最上游的原材料提供方面,百威通过数字化互联网技术,帮助联络大麦种植户,向他们提供包括种子改良、灌溉技术提升、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同时还聘请了农业博士,帮助大麦种植户提升产量和种植管理。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百威发布了绿色战略,升级绿色能源,致力实现到2025年所购买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减低碳足迹,积极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目前百威有昆明、莆田、佛山、锦州共4家工厂已安装光伏板,有5家工厂正在筹备安装工作中。预计到2019年底,百威旗下将有9家工厂安装光伏板,太阳能板总面积达41万平方米,相当于57个足球场。目前全国工厂总装机量为41兆瓦,预计年发电量4100万千瓦时。

提倡理性、适量饮酒是百威可持续发展在消费领域重动作之一。数年来,百威通过整合的公益活动持续促进消费者理性消费。2008年,百威在国内首次推广“理性饮酒”理念,与中国酒业协会共同发布理性饮酒宣言。

同时,百威也一直致力于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百威联合多家全球领先的私营企业发起“携手创建更安全道路”国际联盟(Together For Safer Roads) ,共同为改善道路安全、减少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而引起的伤亡而努力。而TSR上海试点项目自2015年启动后,由百威携手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同济大学等学术单位,持续围绕上海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展开系列工作。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科学数据分析、行为分析等方法,针对上海市城郊多条事故多发道路进行干预和改善,目前已成功改善6条道路。长期追踪评估的统计数据显示,与改善前相比,这些路段的事故总数平均下降50~70%,伤亡人数平均下降50%以上,更好地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力能源,是全球共同的选择

自述: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

长期以来,世界能源发展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导致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而破解之策就是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快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

目前,很多国家提出了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内容的能源转型战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国际能源署(IEA)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等机构的报告均指出,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措施。90%以上的《巴黎协定》签约国都设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可再生能源分两类,第一类叫水能,第二类是非水可再生能源,我们所讲的新能源,比如风、光,都属于可再生能源里面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有时也被称为清洁能源。

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力能源,是全球共同的选择,更是中国的选择。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风电和光伏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占比已经从2000年的不足1%提高到2018年的接近10%。实际上,我们国家的新能源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的阶段,截至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3.6亿千瓦,占全国电源装机容量的22%,首次超过水电;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6622万千瓦,占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的54%。其中,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84亿千瓦,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74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和占比持续提高,2018年,全国新能源发电量5435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7.8%。

虽然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依然面临着安全可靠性、经济性、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等难题,但迈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时代也并非痴人说梦。推动可再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需要加快电能替代和清洁替代,大幅提高电气化水平,让化石能源回归其基本属性,作为工业原料和材料使用。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发电。

同时,可再生能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可以根据城市和农村用能特点,采取分布式和多能互补等方式解决问题。城市是能源变革的主战场,依托综合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构建城市绿色智慧能源系统,创新城市能源供应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城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农村,现在农村大量的传统能源将来要实现清洁能源普及化,需要充分依托清洁能源的分布式利用,建立农村商品化能源供应体系,因地制宜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智能微网的能源互补系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全民参与协助

自述: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步伐。面对复杂的环境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支持各生态环境部门和企业的数据公开,鼓励民众监督。

作为出口大国,中国承担着全球供应链中污染最严重的生产和加工环节,背负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建立一个供应链绿色选择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该体系将基于IPE数据库,包含检索与分类机制、披露与确认机制,并实行数据公开与审计。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通过印染重镇浙江省公布的监管数据,一些国际品牌开始关注其供应链中的污水排放问题,大幅减少排入钱塘江的污水总量。中国房地产企业展开了绿色供业链行动,首次利用环境监管数据来进行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管理,与此同时,环境数据还将纳入各领先品牌的采购标准。在与CDP国际机构的合作下,绿色供应链指数将应用于绿色金融研究领域。

中国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的8%,控制工业排放刻不容缓,实时公开监测数据将起到协助作用。污染源信息全面公开倡议提出后,蔚蓝地图APP应运而生,全球首次实现了大规模实时公开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蔚蓝地图APP汇总了30个省级平台,定位超过18000家重点污染源企业。民众通过APP进行监督,若发现问题,可向当地环保部门进行微举报,此举促进民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撬动规模减排。现已有超过2000家企业对超标违规行为做出了整改说明。

除了绿色供应链之外,绿色金融是另一个突破方向。蔚蓝地图APP的数据引入了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推动贷款企业确认违规记录类别及整改完成情况。应绿金委和金融机构的需求,一个基于监测数据的环境风险动态评价体系正在开发中。这一体系将根据企业基本信息、风险值和风险等级,实现百万级企业的动态评价。在风险预测与管理方面,蔚蓝地图会与专业机构合作,通过大数据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并持续升级管理工具。

在实时数据公开的帮助下,污染防治的监管力度将大幅加强。全国环境监管记录总数从2006年的1947条,到上周累计超过150万条。蔚蓝生态链采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进行实时推送和在线反馈,推动逾8000家供应商企业进行整改,展现污染防治的积极一面。

近日,垃圾分类是环境保护主题中的重中之重。生活垃圾的增长促使焚烧项目增加,而垃圾焚烧企业本身存在的超标违规现象,将使得垃圾分类问题变得棘手。面对种种挑战,强化信息的公开和社会监督,建立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是解决问题的两大对策。

可持续发展新时代,塑料议题是关键

自述: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秘书长蒋南青

在今年的“有害化学品和废物管理三公约缔约方大会”(BRS COPs)上,塑料成为两个最热门的议题之一。塑料所造成的海洋污染和微塑料泄露,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塑料,如何处理好这一议题成为关键。

塑料生产是国民经济产业的支柱之一。全球每年的塑料产量为3.5亿吨,中国产量占30%,生产地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下,塑料包装占包装行业产值的近50%,塑料薄膜占塑料产量的20%,是产量增长最快的材料之一。79%的塑料终结于填埋焚烧,12%被焚烧,只有9%能够被回收。现在国内的塑料使用模式属于线性经济,缺少从丢弃到回收利用的环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将现有的线性经济模式发展为循环经济模式,能够从生产、设计、分配、消费、利用、到再生,把一些垃圾变成新的资源开发,形成一个闭环。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最根本的一个改变,是对人类的思维模式的改变。

塑料进入到消费领域以后,消费者最大的责任就是要把垃圾分开,再把它送回去——如何建立逆向物流把快递包装、塑料废弃物送回去。每个人在这个链条里面都是有责任的。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解决塑料问题,需要具备双重意识。首先,像餐盒这些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变硬,可以被回收利用,而热固性塑料则不具备可回收的特性。然而,塑料的循环次数是有限的,最理想回收方式是物理回收,其次是化学回收,焚烧和填埋是最不理想的选择。

塑料的处理与垃圾分类密不可分。在体制上,饮料包装物的押金制已被实践验证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此举对塑料的回收率有很大影响。在垃圾分类方面,现代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厂作为预处理厂,为塑料末端处理提供了合适的物料,减少了前端分类投放和分类运输的成本。信息处理系统、高科技传感单元和压缩空气喷嘴的应用,确保实现最优分选效果。

如今,中国的塑料回收行业正出于升级转型阶段。2018年国内废弃塑料回收率仅有37.8%,学习借鉴欧盟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的经验将对中国具有深远的意义。25个欧盟国家在治理包装废物的政策中实行了EPR,2012年欧盟27国的包装物回收率达到了65%。在新的塑料战略要求下,中介塑料废弃物联盟(AEPW)提出跨价值链倡议,依据价值链不同环节的经验,综合性地开发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实施延长塑料废弃物价值链的战略支持投资,并以合作的方式将产业、政府、社区和公民社会融为一体。

(专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